第一炉“桂林钢铁”(1958年)

桂林晚报 2019-08-20 19:34 大字

1958年,炼第一炉钢时众人围观的盛况。

1958年7月9日,在桂林炼出第一炉钢之后一个星期,当时的市领导为桂林钢厂破土动工。

见证者王财发

1934年生,今年85岁,1950年参加工作,1958年亲历了桂林第一炉钢铁的诞生,后任桂林钢厂轧钢车间第一工段长,现退休在家。记者沈青摄

1958年7月2日,在原桂林机械厂新建的炼钢厂房里,炼出了桂林第一炉钢铁,从此结束了桂林“手无寸钢”的历史。

在那个“钢铁生产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的时代,桂林全民投入到了“大炼钢铁”的狂热激情之中。

这一时期的是非功过自有历史的客观评价,但必须承认的是,这第一炉钢铁之后,新中国桂林工业发展史的宏大篇章开启了。

回顾见到第一炉钢大家哭了

已经88岁的何浩生时常拿出1959年的一张老照片端详,脑海里满是自己年轻时在炼钢炉旁的影子。照片上的他身穿绿色正装,胸口挂满了勋章:桂林市先进生产工作者、炼钢先进、广西先进生产工作者……

“照片是1959年拍的,因为我和其他人炼出了第一炉钢,所以才得到这些荣誉。”何浩生正是1958年桂林炼出第一炉钢铁的亲历者之一。

何浩生回忆,1958年7月2日凌晨,桂林机械厂新办炼钢厂的车间里人声鼎沸,当时的中共桂林市委第一书记阮庆、副书记魏凌风等领导带着工人们站在一个转炉边,焦急地等待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晨2点,离转炉最近的工人突然兴奋起来,大喊道:“出来啦!出来啦!钢!钢!”只见转炉中钢花飞溅,钢水放光,桂林市历史上第一炉钢在这里诞生。

当时在场的何浩生是工段长,他回忆道:“炼钢那天,全厂职工奔走相告,许多车间暂停了工作来看热闹。看到出钢水的情景,那是相当的壮观,我们欢呼雀跃,很多人都激动得跳了起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当时桂林没有任何炼钢基础,最早炼钢的机械厂物资匮乏,甚至连铸铁原料都供应不上,更不用说生产设备和车辆了。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厂的工人们肩扛运送物资。1958年6月26日至30日短短5天,这里建成了贝式转炉、冲天炉,赶制成了鼓风机。7月1日,又制成了小型贝式转炉。

没有洋灰做炉座,老工人就用两块废生铁板和普通砧代替。缺少专业人才,就从桂林皮件厂等兄弟单位抽调来了业务骨干,何浩生就是那时到了厂里。当时厂里没有任何现成的炼钢设备,也没有一个人懂得炼钢的操作技术。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技术环节,由于没有经验,只能对照着书本一遍一遍地试验,几十次、几百次,直到成功为止。

“为了炼钢,我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身上的衣服都被烧出了一个一个的洞,每天在炉旁边啃馒头吃三餐,从工段上下来时,工友说我的眉毛都烧没了。”何浩生回忆,但就是凭着一股干劲,再加上发挥个人的智慧,才炼出了这桂林第一炉“宝贝”钢。

在第一炉钢出产后一个星期,桂林钢厂正式动工兴建。

在1958年7月13日的《桂林日报》上,刊登了区党委写信给桂林机械厂祝贺“揭开我区钢铁工业新的一页”—————“桂林市委并转桂林机械厂:钢是当前带动一切工业建设的纲,你们炼出了钢,使我区钢铁工业跃进中又增加了一支生力军。”

当年9月1日,中央发表公报,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奋斗。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桂林也提出了1958年生产10万吨钢的口号,开展全民炼钢、土法炼钢,“千吨钢、万吨钢,要钢水赛漓江”的口号响彻桂林,一场以炼钢为代表的轰轰烈烈的“钢铁大跃进”正式拉开序幕。

新闻推荐

桂林市首批商协会民商事调解中心揭牌成立 桂林是广西首个在商协会设立民商事调解中心的城市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孙敏)8月19日,市房地产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民商事调解中心,桂林福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民商事调解...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