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辆“桂林公交”(1958年)
这张模糊的照片,记录的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桂林第一台公交车“青年号”(本报资料图片)
1964年,桂林公交车的数量有所增加。
上世纪70年代在道路上行进的11路公交车。
上世纪80年代的桂林公交停车场。
上世纪90年代前期,桂林公交车上还有售票员。
1958年10月1日,桂林开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辆公共汽车。
这是一辆由当时拼装而成的简陋公共汽车,但这也是桂林自1942年以后16年里第一次行驶在桂林城市道路上的公共汽车,标志着新中国桂林公共交通事业的起步,并开启了桂林公交风雨兼程与市民同行的漫长岁月。
见证者
俸世国
1931年生,1953年在桂林参加工作,1970年后长期在桂林公交工作,1982年任原桂林市公共汽车公司总经理。
记者沈青摄
回顾“拼装”公交车上路
88岁的俸世国1953年参加工作,后长期在桂林公交工作,曾担任原桂林市公共汽车公司总经理。
“我见过最老的那辆公交车,1958年开始在桂林的南站和北站之间跑。”俸世国说,1958年他还在桂林交通系统的另一个单位上班,1970年才调到原桂林市公共汽车公司。因此,虽然有幸见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辆桂林公交车,但关于它是如何诞生的故事细节,他也是日后从老一辈同事的口中得知的。
1958年,由当时桂林市交通局抽调的6名职工组成了车队客运股,准备在桂林市内开展公交服务。但当时大家都没有经验,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关键是没有合适的车辆。车队客运股的工作人员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台美国的“道奇”牌货车,但这辆旧车发动机已经报废,无法使用。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有人提出能不能找一个发动机替代,组装到“道奇”车身上去。事实证明,正是这一奇思妙想打造出了“第一辆公交车”。
不过,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条件下,要找到一台合适的发动机也并非易事。“后来,师傅们找到了一台旧的丰田发动机,虽然有故障,但经过几天的修复,这台发动机终于运转起来了。”俸世国说。
车队客运股的师傅们迫不及待地将这台发动机安装到了“道奇”身上,经过几番调试,这辆“拼装车”终于跑了起来。为了满足公交车载客的需要,他们又为其配上了铁板车厢。
1958年国庆节当天,这辆被命名为“青年号”的公交车开始营运,在当时的桂林引起了轰动。“我记得很多人跟着这辆公交车一路小跑,公交车停站的时候,他们跑到站点赶紧叉着腰歇口气。”俸世国说,很多小孩甚至说这是“四个轮子的大怪物”。这一传说,使得来围观公交车的人更多了。
据桂林市政建设志记载,“青年号”执行的是桂林的1号线路,每天按当时火车到桂林的时间,来往于南北主干道接送旅客,从南站到北站全程6.55公里。设置的车站为:汽车站、西城路口、阳桥头、学院街口、叠彩路口、北门城门口和北站。
俸世国回忆,在解放以前,他在原白龙中学读书,当时桂林也有几辆公交车,不过属于私营性质,没运营两年就倒闭了,“因为解放前根本没有人坐得起公交车,黄包车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1958年诞生的“青年号”开始运营以后,票价亲民,是“真正给老百姓坐的公交车”。就是这一台车、6个职工,拉开了桂林公共交通事业的序幕。
1959年,桂林购置了当时国产的第一批公交车,1960年2月成立市公共汽车队,桂林的公共汽车才正式发展起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电大型桂剧《破阵曲》14日亮相“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首次在京公演。《破阵曲》由桂林市戏剧创...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