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制作、石刻传拓、民间剪纸…… 10个非遗项目引得市民游客争相体验

桂林日报 2019-04-06 10:36 大字

本报讯(记者胡逢超)为营造桂林市“壮族三月三”良好节日氛围,推进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4月4日至5日,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举办的“寻找桂林非遗”活动,精选了10个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得广大市民游客争相参与体验。

本次活动精选出的10个桂林非遗项目分别是: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桂林石刻传拓技艺、桂林团扇制作技艺、桂林彩色拓印技艺、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桂林马肉米粉制作技艺、桂林傩面具制作技艺、全州民间剪纸、桂林石画、崇善米粉制作技艺。它们以东西巷为中心,分散在市区各处,供广大市民游客参与体验。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的体验地址位于交通路1号。4日上午,尽管下着蒙蒙细雨,但这里已经早早地开门营业,闻讯而来的市民游客纷纷前来体验毛笔制作技艺。他们一边体验一边听取讲解,亲身感受制作毛笔的精妙技艺。据工作人员介绍,黄昌典毛笔以做工精细著称。黄昌典秘抄本中有“小尾勾尖,一整一清,揉至寸口,方可放心”的要诀。“小尾”指黄鼠狼尾巴毛,“尖”指“乌尖”,它们的比例要搭配好;而“一整一清”正是黄昌典毛笔质量保证的关键,“整”是把笔尖上的杂毛提净,整笔时要将笔头搓揉一番。“清”就是仔细检查笔头是否还有岔毛或者不妥的地方。如今黄昌典毛笔已经走过100多个年头,2010年,黄昌典毛笔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位于龙隐路1号的桂海碑林博物馆,不少市民游客正在体验桂林石刻传拓技艺,这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馆专门开辟了一个非遗体验专区。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与指导下,市民游客亲手体验了石刻传拓这项传统技艺:首先将特制的中草药水刷在碑面上,然后覆盖宣纸并捋平,接下来一边喷水一边用一把大刷子用力捶打碑面,让纸片凹进去,显出字形。等贴在碑面上的纸渐渐干了,再用墨包将墨汁均匀地拍打到纸上,精雕细琢地直至整个碑文纸面上都均匀地沾上墨汁。墨干后将成品慢慢揭下,拓碑才算大功告成。这样的体验难得一见,市民游客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此外,桂林团扇制作技艺、桂林彩色拓印技艺、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桂林马肉米粉制作技艺、桂林傩面具制作技艺、全州民间剪纸、桂林石画、崇善米粉制作技艺8个非遗项目同样深受广大市民游客的欢迎。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而浓厚的文化底蕴。目前,桂林市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共600多项,其中4项国家级、65项自治区级、114项市级、456项县级。桂林市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335名,其中国家级7名、自治区级42名、市级93名、县级191名。制作、发放传承人铜牌,传承人保护机制已初步形成。

新闻推荐

广西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桂林)落成 桂北地区278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大爱精神在此凝聚

不少民众自发前来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本报讯(记者胡逢超文/摄)4月3日,广西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桂林)在桂林市凤凰山陵园正...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