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诗意的远方出发 记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

广西日报 2019-04-04 07:18 大字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秦雯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三月三,壮美广西歌如海。4月2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南宁举行,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会聚绿城,为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出计献智。这场政产学研高度融合的深度对话,为提升“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注入了新内涵、开辟了新思路。

激活创意,塑造民族节庆文化典范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重要的传统民族节庆,近年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成为全区各族人民和海内外宾客共享的民族文化盛宴,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壮族三月三”作为民族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庆活动,是广西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魅力所在,业态所趋,促进实现“壮族三月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和创意是旅游最核心最鲜活的要素,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文化的本质是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旅游的本质是体验价值和生产价值”。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祁述裕指出:要加强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搭建好文旅融合的平台,重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建立文化旅游市场组织制度,制定文化旅游标准,实行讲解制度,提高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完善旅游公共设施,回应消费者的关切问题。

“‘壮族三月三’规模大、持续久、影响广,是节日经济和文化消费融合的典范,也是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典范”,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刚志认为:“数字技术对文旅融合构成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广西的智慧旅游、一部手机游广西、广西文化旅游电子地图等系列工程相继推出,广西文化和旅游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加快,说明广西各级政府对于这个问题有清晰的概念和精准的定位。互联网时代,得互联网终端者得市场,要利用文化消费强烈的黏性,打造移动终端的消费模式。”

开拓思路,促进多业态融合创新发展

新形势新业态,要有新观念新思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下,我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对“壮族三月三”的文化规划、市场开发、产业发展、现场推广的融合创新力度。

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教授朱竑从广西旅游现状和印象谈起,认为环境的需求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新需求,而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地缘政治优势还没有完全转换成国际旅游协作发展的优势。他以美国硅谷的微软博物馆等为例,建议建立相关博物馆,把地方历史、生活方式转变为旅游项目,“打造广西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在于把握地方性与差异性,在于核心文化和旅游空间的有效融合”。

在谈到利用广西的地缘优势,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时,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壮学研究所所长覃德清提出打造“千里歌路”的设想,认为广西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多学科的课题,同时也是“壮族三月三”文化体验旅游应该考虑的问题,“要充分利用这个机遇,接受这个辐射,开发美食之路、山歌之路等多种旅游线路,推动旅游模式从‘吃住行游娱购’到‘商养学闲情奇’的转化”。朱竑认为,对于一个全省的区域来说,不同的地方要根据它所处的开发条件和市场成熟情况进行适当调配,才可以在全省做成一个成体系的状态良好的产品开发。广西旅游可以面向东南亚合作,如果能够争取国家层面批准做一个世界顶级产品的落户,会“引爆”整个区域。

中国动漫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宋磊提出,动漫可以为“壮族三月三”活动带来增量价值——动漫的故事可以让“壮族三月三”更具有特色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动画的手段可以让“壮族三月三”这个品牌更具有创意;动漫粉丝的号召力可以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比如把“壮族三月三”的场景、习俗、歌唱用动漫的方式进行展现,在动漫作品中融入“壮族三月三”的元素和信息,推出“壮族三月三”活动和景区动漫吉祥物等。

打造品牌,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文旅融合需要深根厚置,诗和远方才会绚丽多彩。近年来,广西立足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山水文化、长寿文化、生态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找准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最佳对接点,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全方位、全链条的深入融合,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与乡村旅游扶贫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发展,也打响了乡村振兴中的广西模式,促进“文化+”“旅游+”多业态融合创新发展。

今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包含五大板块,集民族文化、群众体育、风情旅游、特色消费于一体,全区各地共开展900多场活动。如何运用这些丰富的活动扩大适游期,增强“壮族三月三”的品牌效应?广西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民坤教授提出打造“壮族三月三”节庆品牌的同心圆发展模式,要让文化唱主角,必须在提升歌圩文化的适应性和巧借平台打造品牌上创新,要提高民众参与性,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增强民众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与风景园林院长吴忠军教授建议,打造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型集民歌欣赏、休闲度假、文化演艺、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歌文化产业基地,弥补节庆适游周期比较短的缺点,以歌带景拉长民歌文化产业链,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分享宏大的产业效益。

利用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壮族三月三”文化品牌,提高其市场价值,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强化文化IP的经营和运作观念十分重要。一个好的文化IP,如果要想把它跟旅游结合的话,需要有一种好的形式和一种好的实体来承载。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杰以《印象·刘三姐》为例指出,要让游客因为文化而来,必须有项目,需要有专业团队和资金实力的企业介入,把一个一个游客愿意参与的项目做起来,才能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旅游。

新闻推荐

“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办结”工作推进会昨召开 今年6月底前全市都要达标

本报讯(记者秦丽云通讯员唐莉)昨日,桂林市“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办结”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创业大厦政务中心一楼举行,旨在圆...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