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工业树” 育护“产业林” 重点产业引领桂林工业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徐莹波
3月16日,记者来到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现场,一进入建设工地大门,立即感受到一股热火朝天的施工氛围:各类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挖掘机正在挖掘施工,几个塔吊正忙碌着上下物料……记者看到,去年11月1日开工建设的标准厂房1号楼已于当天封顶浇灌混凝土,并陆续拆除模板、支架等;项目内的排洪水渠和跨水渠桥梁、厂区道路等工程在同步施工;其他标准厂房也在加紧施工中。
深科技项目开工仅4个多月时间,厂区轮廓愈发清晰,让人处处感受到“桂林速度”的又快又好。据了解,电子信息产业是桂林市四大重点产业之一,而深科技项目则是桂林市做大做强桂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拓展产业链的一次重大努力,对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中高端产业,加快工业振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前段时间,桂林市召开了工业振兴暨科技创新大会。会议指出,要加快做大做强四大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1年,四大重点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60%,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25%,实现“53315”产业发展目标。
百舸争流,重点产业飞速发展
随着市委、市政府吹响振兴工业的集结号,目前,全市工业战线正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目标,以四大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着力打造一批百亿元产业集群和百亿元专业园区,构建“三区引领、多点支撑、齐头并进”工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工业迈向中高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是桂林市工业龙头企业,也是生态食品产业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坚持“合理配置,优化链条,从外延上做好延展”,通过“以商招商”,发挥漓泉的品牌优势,陆续把玻璃瓶、纸箱、易拉罐等配套企业招商到桂林建厂,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集聚链条。据统计,2018年,该公司累计实现啤酒销量达98.53万吨,同比增长3.81%;利润总额达4.91亿元,同比增长26.08%;上缴税金5.34亿元。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引进一家拉环盖生产企业落户桂林经开区,目前该企业相关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今年8月有望投产。通过完善产业链的模式和贴身配套、合理优化、即用即送的战略布局,不仅让公司实现原料从厂家第一时间“直供”,达到时间更短、距离更近、质量更优、成本更低的精益物流目标,使零库存成为可能。今后,公司还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提质增效,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拉动燕京漓泉全生态产业链的繁荣发展。
2017年,市人民政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桂林市开展一系列项目建设;当年11月20日,比亚迪1号轨道梁厂正式投产下线,用时不到半年。随后,在桂林市支持下,比亚迪公司又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建设。
16日当天,记者从桂林经开区了解到,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已完成冲压、焊接等生产线建设,涂装车间生产线建设正在推进中,预计本月下旬生产线将启动生产。
“上述企业、项目分别属于桂林市四大重点产业中的生态食品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桂林市围绕现有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采取‘龙头企业+配套’的发展方式,不断拉长补齐产业链条的缩影。”市工信局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工业战线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四大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借力“互联网+”、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加速“机器换人”,着力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提升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力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该人士表示,桂林市还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瞄准新兴产业中的旗舰型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如桂林市成功引进深科技、中国中药生产基地、腾讯众创空间等项目落户,为全市工业长远发展积蓄能量。此外,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聚集效应,围绕产业链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
(下转第二版)
(相关报道详见第三版)
新闻推荐
3月15日,象山区“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在红街商业广场拉开了帷幕。辖区宣传部、政府办、工商局、食药监局等消...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