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散:相通的民俗

贵港日报 2019-02-24 11:48 大字

■虎子

在我的记忆中,糖散是桂东南部分地区群众在春节期间制作的一种美食,但是叫法却不一样,客家人称之为米花,而本地人称为糖散。后来,为了探究两种称谓的出处,我特地查阅资料,结果发现,其实不止是桂东南一带,在广西桂林、湖南吉首等地,也有春节制作糖散的民俗,而且做法基本上是一样的。从地图上可以知道,湘西、桂林、桂东南,其实山水相连,相距也不远。所以我想,过年制作糖散,应该是一种相通的民俗。

在港南区南部一带,制作糖散是当地群众春节的必选项目。距离春节还有十天半月,乡村里就开始忙开了,其中一项就是制作糖散。因为糖散需要阳光晾晒至干爽,方能完全油炸开,所以乡亲们会根据晴朗情况而选择制作的时机。每家每户会称上几十斤上好的糯米,然后用筛子过一遍,把细碎的米粒筛掉用做其他,再把糯米里面的谷子和小石头挑出丢掉,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再泡上一个晚上。待糯米泡透呈洁白晶莹饱满状,放入少量白糖,搅匀,再倒进木制的一米左右高的甑子蒸。用甑子蒸糯米时,一定要等甑子里有了水蒸气才能倒进糯米,而且一定要分两次倒,才能使糯米全部熟透。

糯米蒸熟后,倒出来冷却,然后用勺子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竹篾围成的碗口大小的圆环里,再用手按压糯米,使得米饭结实。之后用花红粉调成的红色水在中间点上几个红点,或者写上一个“喜”字,这样看起来就很喜庆了。由于制作的量大,所以制作糖散一般都要几个人合力而成,农村人家的团结协作精神在这时候得到了充分体现,通常时妯娌们商量好几个家庭制作糖散时间的先后顺序。在大家回顾一年劳作的喜庆笑声中,一天下来,几百个糖散的胚子就作好了,放在竹篾制成的一个个很大的托子上,拿到屋顶、墙头上晾晒,最好不要放到晒场上晾晒,别说鸡狗什么的,那甜甜的糯米饭,还吸引了不少孩子偷食呢。

晾晒了几天,糖散就无比干爽了,接下来的工序就是油炸糖散。这时候两个人合作即可,一般是女人烧火,男人进行油炸糖散。火候要旺,使得油锅各处都处于沸腾状态,这样炸出来的糖散才通体洁白、松软爽口。只见男人用竹子作成的火夹,依次夹了两三块圆圆的糖散胚子,放进油锅里,再上下翻动它,使它得到充分的油炸。不到两分钟,原来才巴掌大小的胚子马上膨胀成盘子那么大了,原来的几个小红点也变成了几朵大梅花,让人看着就有食欲。待完全油炸后,夹起来放在竹托里变凉。猴急的小孩,等糖散基本凉后,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糖散就往嘴里送,咔嚓咔嚓的把糖散嚼碎咽进肚里,根本没细细体会糖散的甜美爽脆,谁叫糖散那么美味呢?

白花花的糖散香喷喷的,是接客、送礼的好礼物。记得小时候,去走亲戚,亲戚总会赞赏我们家制作的糖散白净、个大、香脆。由于糖散是干爽的油炸品,只要收藏于干爽的环境里,能保存大半年呢。曾经有一年的中秋节,我去外婆家探亲,外婆从吊在厨房屋梁下的箩筐里拿出用塑料袋包着的两个糖散,塞给我说,快吃快吃,别让你舅舅看见,我专门留给你的。我娘惊讶于外婆能够在厨房里藏匿这种美食。外婆笑了,其实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舅舅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为厨房吊着的那个箩筐,平时都是放些几乎不用的杂物。一句话让我娘笑着笑着,眼里泛起泪花,过了中秋节,娘主动要求留下,帮外公家拔完花生才回家。所以,那一年的糖散,我感觉特别的香脆,至今难以忘怀。

新闻推荐

2月以来 桂林只晴了4天 桂林近期无论是降水天数还是雨量 都比往年同期偏多

本报讯(记者梁亮通讯员李岩)据桂林气象台实时监测,2018年12月以来到2月21日,桂林市区雨日达47天,较去年偏多27天,雨量累计240...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