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遭遇过父母的“打压式教育”吗?
“打压式教育”是很多父母尊奉的金科玉律,但长此以往,只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压孩子的自信心。
湖南卫视年初开播一档亲情观察节目《我家那闺女》,将吴昕、傅园慧、袁姗姗、何雯娜四位“闺女”的独居生活曝光。其中,袁姗姗自曝“一直在爸爸的打击下成长”,自己当年考上电影学院后,父亲都不好意思说出去,“他就觉得我没有考一个正规大学”。节目播出后,立即引发观众对“打压式教育的利弊”这个问题的热议。
很多家长都有一样的误解,认为孩子是不能常夸的。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忽视了尺度的拿捏,以及,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承受这种“打压式教育”。
案例:
“打压式教育”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
和袁姗姗的经历类似,“85后”的唐燕(化名)坦言,父母的打压式教育,给她的成长烙下了深刻印记。
小时候,唐燕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身为家中独女,父母“望女成凤”心切,总爱拿她和周围成绩好的孩子比较。她的父母总是在她面前唠叨:“别人的成绩那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行?”在家里唠叨还算了,遇到亲戚朋友或者同学家长,只要父母知道对方孩子的成绩比她好,就一定会在别人面前数落她“成绩差”。唐燕说,自己成绩虽然不好,但是为人处世、动手能力等方面都很不错。她渴望得到父母关于她的优点方面的肯定,但是父母却偏偏总把目光聚焦在成绩方面。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能干的,我什么都不行。”唐燕说,父母的打压式教育,让她在亲戚朋友和同学面前总是感到很自卑。久而久之,她变成了一个极度不自信的孩子。
在一个访谈里,著名导演姜文提到他的母亲,他说:“终其一生也没能得到母亲的一句夸奖,这是我人生中最遗憾最难过的事。”哪怕是功成名就,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导演之一,姜文在成功之后,还是对母亲给自己的教育无法释怀。“80后”的市民阳能(化名)说,姜文的经历,他感同身受,这就是典型的打压式教育实例。
阳能说,小时候家里穷,他特别懂事,学习非常刻苦。可让他郁闷的是,不管他考了全班第一还是年级第一,甚至全县第一,父母从来没有夸奖过他一句。他们总是说,“人外有人,你不要有点成绩就骄傲了。”阳能说,每次自己的努力换来这样一句没有任何夸赞的话,他都觉得特别压抑。那时候还不大成熟,总觉得是自己努力得还不够。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全国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回到桂林有了一份特别不错的工作。他以为父母总能高兴了,总能说一句肯定他的话了,但是依然没有。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得到父母的一句夸奖,才能让他们满意。”阳能说,长期打压式的教育,让他觉得自己无法走进父母的心里,无法博取他们的肯定。工作后,就算离家很近,他还是不愿意回家,“那种打压式的氛围,让我不愿意跟他们交流,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上述两个市民坦言,父母“打压式”的教育,让他们从小没有享受到被尊重和被信任,长大后很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而这种心灵上的伤害,成了他们成长中甚至人生中最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之一。
家长:
“打压式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
记者采访发现,即使是在“鼓励式”教育盛行的今天,“打压教育”仍是不少桂林家长的金科玉律,被家长视为让孩子听话上进的最佳方法。
“现在的孩子特容易骄傲,你夸奖几句,他们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哪里敢随便夸?”家住毅峰路的市民秦女士说,她有两个女儿,大的16岁,小的10岁,她从不随意夸奖孩子。秦女士认为,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给孩子一定的压力,才能够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奋发向上。
“教育孩子,不用打压用什么?”这是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民罗先生冒出的一句话。罗先生说,他儿子正在念高一,从小到大就特别调皮捣蛋,他和妻子为此特别头疼。孩子上小学之后,成绩一度差到全班倒数第一名。后来罗先生和妻子约定,给孩子不断施压,让孩子保持学习动力。“没想到,这一招挺管用。从初中开始,他的成绩越来越好。”罗先生说,中国传统打压式的教育到底好还是不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他们家的孩子属于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那种,所以特别需要家长在背后不断施压,“打压式教育”就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教育方式。
阳能如今也为人父,他说,他自己在打压式的教育中长大,有过成长的阴影,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正是因为父母打压式的教育,激励他不断奋斗上进,最终鲤鱼跳龙门,有了今天的小成就。“打压式教育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之一,定然有其存在的优势。不过,随着时代的改变,如何掌握打压式教育的度,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专家:
鼓励包容比“打压”更有成效
中国的“打压式教育”,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桂林市和谐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兼首席心理咨询专家谢裕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谢裕中说,从心理学上来讲,压力与效率呈一个倒U型的关系。压力为零,效率为零,压力为十分,效率也为零。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个压力调整到四到六分之间,才能得到最好的效率。
“父母在管理孩子时,对孩子施压是肯定的,但这个施压的程度要因人而异。”谢裕中说,如果孩子是压力不够、动力则不足的类型,那么家长给其施加适当的压力,提高其学习动力,这个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孩子压力已经很大了,家长还是一味地指责、加压,把孩子的压力增加到7分,甚至10分,那么孩子的学习效率反倒更低。“孩子就像一根弹簧,适当给其施压,孩子会弹得高;如果父母施压太大,把弹簧拍扁了,那么这根弹簧就废了。所以,家长一定要掌握施压的‘度’。”
“当前应试教育下,孩子们承受的压力总的来说是偏高的。”谢裕中说,在这种背景下提倡的,不再是中国传统的打压式教育,而是以鼓励与包容为主的教育方式。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优点等积极面,并及时加以肯定或鼓励,给孩子增加一些自信心,让他们的成长中多一些积极的体验。换个角度来说,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自然就会乐意学;如果学得不快乐,父母又没有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学习胃口反倒败坏了。“现在,不少高中毕业生到了大学之后无人施压就毫无学习动力了,这就是打压式教育提前透支了他们学习潜力的典型表现,对于这些孩子长远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
谢裕中说,现代社会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修养、成长,否则,父母根本无法做到对孩子鼓励和包容为主。有的家长动不动就发火,或者对孩子的小缺点、小过失耿耿于怀、常加指责,长此以往,只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压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本身任重而道远。每一位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他们以身作则的父母,很多时候,‘身教’比‘言传’的效果要大得多。”谢裕中说,由此来看,采用“打压式教育”的父母不仅要拿捏“打压”的“度”,更要提高自我修养,不断成长。
记者秦丽云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宁1月19日电(朱琪琦、唐荣桂)18日,广西举行2019年台胞台属新春座谈会,在桂台胞台属齐聚一堂共话新春。“从南宁坐飞...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