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再提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如何让“错位”的学前教育“归位”?

桂林日报 2019-01-02 14:31 大字

教育部要求的幼儿园“去小学化”,是为了让孩子在幼教阶段接受符合年龄的教育,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图为桂林市某幼儿园的示范课堂。记者陈静张苑摄

要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新华社发王立群摄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其中,针对“幼儿园要教什么”这一问题,意见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值得关注的是,意见还要求,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

幼儿园“去小学化”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早在2011年,教育部《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发文要求,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要求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进行早期识字等教育,但现实中,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现象依旧存在。难以“刹住”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背后,究竟什么是最大的阻碍?

□本报记者张苑陈静

探访:“教得多”成为部分幼儿园、教育机构的“卖点”

“到了大班还不教拼音算术,以后上了小学跟得上?“幼儿园不教,很多孩子就到外面上兴趣班,人家都去,你不去?”在采访中,不少家长担心幼儿园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孩子上小学后会跟不上。

小班就开始学算术和简单的英文单词,到了中班就认识50多个汉字了……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桂林市几家私立幼儿园因为“教得多”成为很多家长入园的首选。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幼儿园是将这些知识内容融入平时课堂内容并结合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家长与孩子巩固。

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师坦言,这样的课程对于幼儿园来说也是“自有苦衷”。“没加拼音课前,我们幼儿园的中班有5个班,可升到大班时就剩两个班了。”该老师说,因为没有相关课程,不少家长一边观望,一边也在考虑给孩子转园。针对这一情况,园方不得不增加拼音教学,慢慢地又增加了简单的算术。

而幼儿园的“去小学化”也让一些幼儿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外教一对一趣味学英语”、“在游戏中学数学”、“拼音绘本阅读课”……桂林市不少培训机构都打出类似的招牌,看似普通的幼儿兴趣培训班,实际上学习的都是小学的内容。

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向某拼音绘本班了解相关情况,工作人员介绍,通过20节课的拼音前期训练,孩子能初步掌握简单的拼音字母的书写和拼写,为以后的小学打下基础。

调查:幼儿园“小学化”,为何一言难“禁”?

家住七星区的双胞胎兄弟小琦和小睿去年9月正式成为了小学生。如今,小哥俩一年级上学期已临近期末,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他们的妈妈并不担忧,原因是这近一个学期以来,小哥俩每次考试都考得95分以上。然而,妈妈对此却有点高兴不起来,“我发现一年级课本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幼儿园里就学过的。所以,孩子上课都不太专心听。老师向我们反映了好几次。”妈妈覃女士坦言,在上小学前,两个孩子就近在小区里的双语幼儿园读书。由于幼儿园是双语教学,所以老师也会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英文对话和单词。覃女士告诉记者,从中班开始,幼儿园除了每周三节英语课外,还有数学课、识字课等,于是,小哥俩在幼儿园期间就已经学会了10以内加减法、常用的英语单词,还认识了200多个汉字。“我们现在有些后悔,早知道不让他们在幼儿园学那么多,可能现在对上课内容会感兴趣很多。”覃女士表示,“但是这也很矛盾,如果不学又担心他们不如别人。”

覃女士的矛盾道出了如今多数家长的内心声音。采访中,不少家长坦言,让孩子提前启动“小学模式”,多是出于各种“无奈”。

“我们也知道孩子在幼儿阶段应该多让他们玩,但是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我们不学以后拿什么跟别人竞争?”家住北极广场的赵女士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她的孩子就读的是一所公立幼儿园。相比一些民办幼儿园,公立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的把关相对严格,因此赵女士儿子所在的幼儿园不教数学、拼音、英语、认字等内容。但对此赵女士却焦虑了:“前不久,我儿子和同事的孩子一起玩耍,同事的孩子4岁半,已经能脱口而出好多个英语单词,还认识好多字,会背十几首唐诗,而我儿子却什么都不会。当时我就觉得很没面子。”赵女士坦言:“虽然我们知道,教育部门规定幼儿园不允许教授小学化的知识,但是面对现实,我们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在采访中,一些幼教工作者表示,目前家长的因素成为幼儿园“去小学化”工作的最大障碍。一些学生家长希望孩子较早适应日后的学业竞争,让孩子“赢”在人生起跑线上,因而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要求孩子学习语数外等学科知识,以便为小学和以后的学业做好准备。

而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幼儿园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忽视。如今由于公立幼儿园资源有限,不少民办幼儿园纷纷参与到市场化竞争中来,民办幼儿园主要靠社会资源办学,招揽生源、稳住生源是其生存的关键。为了争取生源、保证幼儿园的效益,不得不亮出自己的“特色”。而开设一些知识性的课程,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观点:幼儿园“去小学化”需多方发力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意图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面对现实的各种尴尬与阻力,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幼儿园“去小学化”?采访中,各方人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阶段,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过早机械化地给孩子灌输知识,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市前锋幼儿园的吴建英园长表示,孩子在每个年龄段有一定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只有根据这些发展规律实施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幼儿期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让孩子在玩耍中激发出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探究习惯。如果把小学课程提前在幼儿园阶段灌输给孩子,由于孩子的理解力有限,学得不好容易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如果孩子学得很好,到了小学又会滋生“我都会了,不用学了”的骄傲情绪,特别容易上课走神。

吴园长说,在去小学化方面家长可能存在认知误区。首先要明白所谓的“去小学化”不是与小学完全对立,在孩子幼儿园阶段什么都不学,凡是小学做的一概不做,而是用游戏等适合孩子接受的方式,给学前的孩子制定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任务。她表示,为了让大班的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一般在这一阶段会对孩子进行相应的适应性数字、汉字的认知训练,其中也包括跟小学接轨开展教学研讨,提前到小学进行参观体验等。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家吴教授表示,幼儿园“小学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模式转换问题。在过程中,需要有全面合理的儿童观作指导,既要看到学前儿童特定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要看到学前儿童对幸福快乐童年的体验;既要看到他们当下的成长,也要看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唯有如此,“小学化”治理才能达到最大的有效性,才可能使学前教育为儿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早期开端。

她说,要想解决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不仅得教育系统自身发力,还要持续性地辨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说法,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让更多的人了解到,3—6岁儿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新闻推荐

做好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专访 以一册册剪报向时代致敬

黄绍恒老人在翻阅剪报。□本报记者黄光圣文/摄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次日出版的《桂林日报》报...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