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风壮韵绽光华
电影《刘三姐》剧照。 ① 彩调剧《刘三姐》塑造了勤劳善良、美丽聪敏、能歌善舞的刘三姐形象。 夏冯斌/摄 ② 纪录片《记住乡愁》里,桂林兴坪镇的“和山睦水”引人入胜。 ③ 音乐剧《桂花雨》讲述了一个关于守候、执著和承诺的爱情故事。 ④ 电影《夜莺》描述的是一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的一场不平静的心灵之旅。⑤ 大型民族舞剧《花界人间》精彩演绎“花神信仰”的传奇故事。 本报记者 邓 华/摄⑥广西精品好书。⑦广西精品好书。⑧ 广西精品好书。⑨ 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出版项目——“我们的广西”丛书出版面世。
本报记者李湘萍
60年前,彩调剧《刘三姐》创排;60年来,《刘三姐》传唱不休,常演不衰。它曾五进中南海,四入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以及好评;它唱遍大江南北,演出近3000场次,并先后多次在美国和东南亚各国演出,拥有庞大的观众群。“刘三姐”成为广西形象的代表,成为中外交流的友好大使。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共有逾百个剧团、29个剧种排演了《刘三姐》。
三姐的歌唱不完,三姐的故事永流传。60年来,在广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正确指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舞台剧目《刘三姐》的创排等工作,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传播,于近期排演了歌剧《刘三姐》、舞剧《刘三姐》等,“刘三姐文化”呈现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趋势。
“刘三姐”作为广西的一个文化符号,享誉全国、蜚声世界;“刘三姐文化现象”蕴含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彰显着广西的文化自信。
“歌海”壮乡的戏剧舞台上,不仅仅有“刘三姐”。丰富的地方戏剧种,源远流长的戏剧文化,12个世居民族在长期和谐共存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了充满桂风壮韵、百花齐放的戏剧舞台。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创作了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剧目。音乐剧《桂花雨》、桂剧《七步吟》、大型民族舞剧《碧海丝路》等,先后分别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大型舞剧《妈勒访天边》、新编历史桂剧《大儒还乡》曾经连续3年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舞剧《花界人间》、交响音乐会《壮乡和韵》、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冯子材》、桂剧《赤子丹心》等,叫好又叫座。
“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找灵感,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创作更多富有历史底蕴、充满时代气息、散发泥土芬芳、展现桂风壮韵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推动“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八桂书风”等文艺品牌走出广西,走向大千世界。
八桂这片热土还曾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和探索片的摇篮。近年来,广西影视佳作迭出。电影《夜莺》曾代表中国内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又是一年三月三》借鉴壮族传统文化元素,聚焦脱贫攻坚,展示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作为文艺精品项目献礼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近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沧海丝路》,是国内首部反映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型古装历史电视剧,通过再现历史,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广西原创纪录片创作成绩斐然,《白裤瑶》《寻找巴布什金中校》等纪录片获得国内国际大奖;中宣部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中,广西题材篇目位列全国各省区首位。
被业界赞誉的“广西出版”,一直秉承“以出版好书为最高价值与最终追求,让广西好书香飘四海”的精品价值理念。近年来,《汉画总录》《我爱大自然》等113种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获得“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出版奖项。《订单——方圆故事》荣获2016“世界最美的书”金奖。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点出版项目——“我们的广西”丛书,分为综合类和专题类共30种,反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的成功实践和自治区成立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介绍了广西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品牌,读者反响热烈。
好戏连台,佳作频现,精品迭出,深植八桂沃土的广西文化艺术,站在甲子辉煌的新起点,以桂风壮韵的新气派,绽放熠熠生辉的新光华。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谭熙)昨日虽然下着雨,但丝毫没有影响雁山区干部群众装扮辖区来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心情,通过...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