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推出“0”费用低门槛医疗保险品种持续走热“相互保”能保大病吗?
“相互保”的加入页面。
上个星期,推出了大半个月的“相互保“进行了第一次的公示,显示截至到11月5日,已经有超过1600万的用户加入到了相互保计划。
对保险不关注的市民大概对这个名词还比较陌生,实际上,自10月16日,阿里巴巴联合信美人寿在支付宝平台上推出了重大疾病互助计划———“相互保”上线以来,就一直成为了整个保险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借助支付宝的流量优势和产品的创新形式,很快就成为了热门焦点,而无需缴费0元即可加入的条件,也让很多此前并没有购买过保险的人跃跃欲试。
大病保险、商业重疾险,在如今越来越完善的医疗保障网络下,互联网保险的“相互保”究竟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又将会给人们的医疗健康之路,带去什么样的影响?
突然爆火的“相互保”
打出“0元加入,先享保障;一人生病,众人均摊”宣传口号的“相互保”,作为支付宝上的一项全新健康保障服务,自上个月推出以来就一直受到关注。
从支付宝界面搜索蚂蚁保险,点进去就会主动弹出“相互保”的加入页面。当13日记者再次点击进去,页面显示已经有1800万人参加,数字每秒钟都在跳动增加。
实际上,“相互保”类似于市面上重疾险的衍生产品,而它的低门槛显然是这款走红的主要原因。产品介绍上显示,年龄不超过60岁,并且芝麻分超过650分的蚂蚁会员,无需缴费即可加入,并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一旦出险,可享受到覆盖100种重疾的保障金,39周岁以下30万元,40-59周岁10万元。加入“相互保”的成员,只有在其他成员患病时,才会参与分摊理赔费用。
除了支付宝这个大型“流量”平台作为支撑外,“0费用”成了“相互保”吸引众多用户的主要原因。
“之前也没有购买过商业保险,但一直想买重疾险的,主要还是觉得投入太多,门槛太高了,而且产品也多种多样,选择困难。这个产品好像还比较灵活一些。”今年30岁的吴婧告诉记者。而与她有类似情况的用户不在少数,据蚂蚁保险的最新调研显示,62.5%的调查用户表示在加入“相互保”前,没有购买过商业健康保障。
在理赔方面,“相互保”每月会进行两次公示、两次分摊。公示日将会对期间发生的确诊赔案在适度隐藏相关敏感信息的前提下,给予公示并接受异议申述。而公示无异议后,所有赔偿案产生的保障金,以及规定个给出的10%管理费,会在分摊日由所有用户进行均摊。
形式其实并不新颖
让人心动的是,在产品推出之际,“相互保”的承保方还给出承诺,每一个用户在每一个案件上的分摊,不会超过1毛钱。这样“1毛钱”关系的产品,将原本复杂的保险选购简单化,自然也就引得人趋之若鹜了。
不过,抛开低保费低门槛的噱头外衣,“相互保”这样的相互保险形式,实际上并不是新鲜的东西。
所谓的相互保险,就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人,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在国际上,相互保险一直是一种非常通行的险种,也是十分成熟的保险形式。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统计,截至2014年相互保险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9.2亿人。而在国内,2015年初中国保监会颁布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在2016年6月,首批相互保险机构获得保监会颁发的执照。尽管一直秉行谨慎的发展原则,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保险机构推出了这类险种基金。
“这样互助基金形式的保险本地的一些中介机构也在有,另外很多保险公司的总部也正在推这类的业务,这类型的产品慢慢也开始增多。目前针对的主要还是年轻化的消费者来销售,毕竟要通过网络来了解产品。”桂林一位保险业内人士黎女士说,“与传统保险公司管理不同的是,保监会对相互保险有着初始会员人数和运营资金达到一定条件的管理要求,其余管理则是内部会员制度去监管的,这也是对偿付能力的一种保障。目前相互保险主要还是作为一种补充在推广,因为其便捷性也对保险的普及有一定的助益。”
保障项目有限制效果待考量
随着“相互保”的持续火爆,不少疑问也随之出现。这类保险产品能否代替重疾险等商业保险?10%的管理费用是否过高?虽说一个案件费用控制在1毛钱,但是随着参与的人数增加,每个月的费用会不会无法控制?
在不久前“相互保”的公示中提到,由于目前所有用户还处于90天的观察期,所以还没有收到因疾病导致的重疾理赔申请。但截至目前,已有5位用户咨询了因意外导致的重症大病,并已提出了互助申请。后续提供具体材料后,“相互保”会启动核查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赔的条件上,“相互保”也有着一些约束:39岁以下保障额度为30万元,40岁到59岁保障额度为10万元。而在现实的情况下,这样的费用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太平洋保险官网数据,目前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花费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像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等花费则多在30-50万之间。
此外,“相互保”的保障时间也不够长。条件显示,“相互保”将会在60岁后自动退出,但是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往往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而不断升高的。
实际上,因为目前还没有开始收费,最后参保的消费者每年投保的金额还不能确定。不少业内人士也担忧,如果每个月公摊的金额太高,那么身体健康的人就会考虑退出,最终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同时因为‘相互保’可以随时退出的机制,也难保有人拿到保障金后就退出,这样对未退出的参保人显然不公平”。
可以作为重疾险的辅助
从各种情况可以看出,“相互保”更多只能作为重疾险的一种辅助产品。
“我自己本身有购买一份重疾险,是投资与分红类型的,每年交一定保费,保终身。现在也加入了‘相互保’,不过要看每个月的收费如何,如果太高,感觉还是没有必要。”市民周花表示,今年32岁的她,在前年的时候购买了重疾险产品,而吸引她参保“相互保”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相互保”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加入,同时不与其他的重疾险产生冲突,可以重复理赔。
不少业内人士也建议,最好是将“相互保”作为一种基础性和补充性的产品。“‘相互保’肯定是无法取代重疾险的,不管是从保障期还是报账金额来看,‘相互保’的程度都不够,消费者还是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桂林保险业内人士熊先生说。
实际上,作为广西第三批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城市,桂林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同时商业健康保险也越来越引起市民的重视。
“从去年开始,保险回归保障,截至今年10月份,寿险公司的保费达到了40个亿,预计今年会有45个亿左右,而其中,重疾险占了20%,普及率正在逐年上升。”熊先生说,“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一般情况下费率是与风险系数挂钩的,每个产品也都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外延服务,消费者要重视自己的购买黄金期,货比三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去购买。”
记者吴思思文/摄
新闻推荐
11月15日晚,著名中医学家、中医传播人、《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教授来到桂林,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独秀书房·旗舰店做了一...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