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梅:庆幸为博物馆发展尽了自己一份力

桂林日报 2018-11-06 12:28 大字

1978年,余德梅(左二)陪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黄宝玉(左一)到甑皮岩遗址采集标本。记者陈静翻拍

余德梅保存了大量当年的老照片,从1977年到2000年,余德梅亲眼看着甑皮岩从一片考古遗址建成陈列馆。记者陈静摄

□本报记者陈静

再次回到甑皮岩遗址博物馆,今年70岁的余德梅老人显得特别兴奋。“这是洞穴遗址,这是小平同志当年参观的陈列馆,这个小桥跟我们当年不一样了……”回首自己在甑皮岩的那些时光,曾任甑皮岩陈列馆支部书记的余德梅感慨万千。1978年12月11日建成开放的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当时为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诞生的中国第三个遗址博物馆,如今已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从1977年到2000年,余德梅亲眼看着甑皮岩从一片考古遗址建成陈列馆,他见证了甑皮岩的从无到有。他告诉记者:“我和甑皮岩冥冥之中仿佛有种不解之缘牵引着,甑皮岩对于我始终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机缘巧合,从部队出来干文物工作

1965年,因为个子高,我在家乡汕头普宁当了兵,后来部队到了富川,我就跟着来到了广西。1974年,因为家属在桂林,我复员到了桂林。

我记得那是1975年,我被分到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简称“文管会”)。当时以为这应该是个清闲的工作,可因为年轻我被分配到了当时缺人的考古组,这看似清闲其实很专业的工作对于文化不高的我来说就很不容易了。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这句话是我当年的写照。考古工作很辛苦,一般是跟随基建开发找文物,在现场一待就是十多天。为了能尽快上手,我一方面自学,另一方面请教同事,时任文管会主任的王瑜同志对我很是照顾,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很多考古知识。当年桂林也接待了很多国内外的考古专家,我白天跟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晚上回家自己对着书本恶补,那段时间专业知识方面成长很快。

在杂草丛生的遗址上建起了陈列馆

1977年,文管会筹建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受王瑜主任的委派,我跟几位同事一起负责筹建工作。我当时主要负责甑皮岩的基建工程。当时文管会还有陈列组,基建和陈列方案同时进行。当时除了之前考古发现的洞穴遗址外,这就是一片空地,到处杂草丛生。相比之前在文管会的工作,筹建甑皮岩陈列馆要辛苦得多,征地、材料等等工作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

记得当时市里也没有像样的陈列馆,为了借鉴学习其他博物馆的陈列经验,1978年8月,文管会派我跟市展览馆的莫经纬、文化馆周应泉一起到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学习。后来经过专家研究决定,我们甑皮岩陈列馆采用西安半坡博物馆的通柜式展览方式,还邀请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雕塑家王引家做序厅的甑皮岩先民雕像,广东省博物馆的李瑞祥绘制原始社会和蹲葬油画。

1978年11月底,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建设和陈列基本完成,当年这一工程的设计和质量还被评为桂林市优秀工程奖。

妥善保存文物,同事们轮班看守

1978年12月,甑皮岩陈列馆开馆后,我又回到了文管会工作。在这期间,我时常会去甑皮岩看看,毕竟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了感情。1984年12月,市文化局任命局文物科副科长张子模兼任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馆长,我为副馆长。因为张子模同志侧重文物科的工作,这期间馆里的日常事务主要落在我身上。

自1978年成立以来,甑皮岩遗址陈列馆隶属于市文管会文物队。1985年,甑皮岩脱离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文博单位。但当时给了7个编制和3000元开办费,经费开支都很困难,只能靠出租部分场地补贴。我记得当时大家对工作都满心热情,也没有过多的计较收入。

1986年,对于甑皮岩陈列馆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年份,当年馆内先后接待了国务院副总理王丙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国家副主席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正是领导们的重视才让后来的甑皮岩有了更快的发展。

当年,为了将陈列馆做好,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之前考古发现的部分甑皮岩人骨等文物都存放在古南门附近的仓库里,1985年古南门局部城墙倒塌,危及文物安全,我立即联系车辆将文物拉回馆内保存。1986年我们还从周边单位借来手推车将原来存放在外的石器、骨器、动物骨骼等文物标本全部运回馆里。

当时甑皮岩陈列馆所在地处偏僻,远离市区,馆区面积大而职工只有7人。1986年,文物拉回馆内后防盗保护任务艰巨。一开始我们4位男同志轮班看守,白天上班晚上守夜确实很辛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自己部队转业的优势,联系了市武警支队第三中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每天有两名战士到馆内值班、站岗、巡逻,确保了馆内文物安全。

转眼我退休已经十年,回想当年与甑皮岩的点滴缘分仿佛就在昨天。40年来,甑皮岩陈列馆已从一处名不见经传的洞穴发展成为国家重要遗址博物馆。现如今,原来的陈列馆已经成为小平足迹馆,洞穴遗址也建得更为科学,新的展馆结合了多种科技,使用了声光和3D投影技术让甑皮岩的史前文明离参观者更近。现在,在国家、自治区、桂林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甑皮岩遗址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利用,建成了目前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作为当年的见证者我真的很庆幸曾为这座博物馆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新闻推荐

桂林三金荣膺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本报讯(通讯员付丽萍)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第三届中国质量奖11月2日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