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壳”里讨生活

桂林日报 2018-10-09 10:19 大字

刘小华在维修铺里忙碌。

这个1平方米大小的水泥门洞就是店铺的门脸。

维修铺比外边的路面低几十厘米,刘小华搬东西进来要跨下一道台阶。

维修铺的门面仅有3平米大小,在这修补轮胎很难施展开。

□本报记者唐艳兰通讯员王战飞文/摄

中国有句俗话说,螺蛳壳里做道场———天宽地窄。2000年,湖南人刘小华来到桂林,租下环城西二路一个仅有3平米的门面,做起维修生意。他靠着这间小小的维修铺,18年后把大儿子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他说:“这是养家糊口的小生意,现在都买不起房子。大仔争气考上大学,值得了!”

刘小华的生意,是火补轮胎。18年前,火补轮胎一个洞大概是10块钱的费用,如今慢慢涨到了30块钱。

这家“螺蛳壳”门店的门,其实是一个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水泥洞,路面还要高出店内60到70厘米。店招牌非常简单,甚至没有店名,压着门槛放置着一个旧轮胎算是活广告。店里放置一台拆胎机后,一个人在里面转身都会磕磕碰碰。虽然这样不起眼,懂行的司机,尤其是经常跑长途的老司机,都会到这里来选择用火补处理受损轮胎。

刘小华颇有些自信地说:“老顾客特别多。有些人别的地方补了几次轮胎都漏气,然后找到我这里来。”

补胎是个技术活,现在的市场上,对受损的轮胎,一般采用冷补的方式,就是轮胎创口清理干净后,贴上专用的补胎胶皮。而火补则相对复杂,费工费时。它的补胎方式是把轮胎漏气的地方磨一遍,然后剪下合适大小的生胶片贴在创口处。接着用加热器或者是烘烤机烘烤,这个过程还需要重力压合。一定时间后,生胶片与轮胎完成贴合,创口基本不会再发生漏气的现象。

刘小华的技术,是在湖南家乡的厂矿里学的。因为谋生不易,他和爱人来到桂林,找到并租下这个简陋的“地下室”门面。除了临街的3平米门面,里面还有两间房,一间堆放报废的旧轮胎,一间放了上下铺和桌子,是一家人生活的地方。

十几年来,刘小华的大儿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我就是督促孩子学习,也没有办法给孩子上专门的补习班,全靠他自己学。”刘小华是个乐天派,笑呵呵地说道,“我做事他看得到,他很小就懂得,生活不容易,做什么都要认真、仔细,要讲诚信。”

2017年,刘小华的大儿子考上了广西大学化学专业。在桂林谋生那么多年,不但没有在桂林买房子,也没有在老家砌房子,刘小华的妻子还要打工贴补家用。刘小华说:“挣不到什么钱,光是一家人吃饭、赡养两边的老人就用去了很大一部分收入。”但他并不觉得遗憾。现在,他的目标是继续培养7岁的二儿子。

生活颇为艰难,而坚守在“螺蛳壳”里讨生活,刘小华说,我就是脚踏实地,落地生根。

新闻推荐

当年一时讲义气 不料如今捶胸口为朋友担保借钱把自己“保”进了拘留所

本报讯(记者阳颜通讯员雷娜刁杰)“早知道会挨拘留,当初就不为他们担保了!”近日,记者从秀峰区人民法院获悉,杨某因帮朋友担保...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