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江上的“泳”士
每次训练时,水上搜救志愿者们都要佩戴好全部装备。
每年5月至10月,是桂林旅游旺季,也是漓江事故多发的时段。一旦发生事故,海事、消防等部门都会立刻赶往现场救援。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接到搜救电话时,也会第一时间参与救援,他们就是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
近日,记者走近这一群体,了解他们如何筑起水上的生命安全线。
●桂林共有6名专职水上搜救志愿者
上周,记者来到訾洲公园附近,只见岸边停靠着两艘“漓江水上搜救”竹筏,志愿者们正在待命。平时,他们就是利用这些竹筏在江上巡逻,或前往目的地救援。
黄桂明是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的队长,他原本是漓江上的一位渔民,成为志愿者之前,曾多次救起江中的落水者。2015年6月,“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后,各方积极展开救援行动,黄桂明了解到,除了专业搜救人员之外,参与救援的还有不少志愿者。他感到十分震撼,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水上搜救志愿者。“之前和我一起打鱼的一位师傅也经常参与打捞行动,看到他年纪挺大了还在做这些工作,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也能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搜救做些什么。”
2015年到2016年间,黄桂明总共参加了两次国家级的海上搜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培训内容主要是针对不同情况下如何展开海上搜救,包括船舶险情、人员落水险情、燃油溢出等。”
他表示,救援时需要遵循“就近就快”原则,发生重大事故时,当地的水上搜救志愿者往往能比国家救援人员更快到达现场。“有时候,一些事故现场不方便较大的船舶或搜救舰艇进入,就只能利用小型船艇接近事发地。而志愿者对当地的地形更了解,在搜救时能起到很大作用。”
据了解,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有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去年6月,桂林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除了黄桂明之外,还有其他5名专职志愿者以及8名兼职志愿者。“桂林辖区内所有水域发生险情,接到电话后我们都得到达现场展开救援。”
●救援必须争分夺秒
水下情况复杂、障碍物多、可视距离短,为了能顺利救援,志愿者们平时要进行潜水、水下搜索等训练。黄桂明告诉记者,潜水时需穿上潜水服、潜水袜、脚蹼,还要佩戴潜水镜、氧气瓶、潜水刀和手电筒等工具。“在不同水域训练时,我们下潜的深度也是不同的,通常是8到10米,潜水服能保护皮肤并起到减压的效果。因为水下较黑,可视距离比路面上要短得多,因此要用手电筒照明。”
据了解,志愿者们常年在水上坚守,平常需要在市区内的江面上巡逻,倘若附近有人失足落水或溺水,他们能很快发现并设法将其救上岸。“每年7、8月溺水的人都比较多,夏天是溺水事件高发的季节。”
此外,水上搜救志愿者还需要配合其他部门展开搜救,也就是打捞遇难者。而水下环境复杂,搜救难度可能是陆地的10倍。“事发地点一般通过目击者了解,但水流环境不能确定,目击者所说的地方不一定就是最终地点,所以我们会根据经验扩大打捞范围。”黄桂明告诉记者,溺水(指完全沉入水下)1至3分钟,救活的几率是90%;溺水6分钟,几率是40%;溺水8分钟,几率是20%;溺水10分钟以上,几乎就没有救活的可能。
在一次打捞行动中,志愿者们负责在一个20多平方米水面、水深七八米的水潭打捞遇难者。“我们分了2组下去,水潭不大但一直找不到人,晚上搜索了几小时无果。第二天白天我们再次潜入水潭,后来终于发现水潭壁上有一个洞,人被吸入其中。”
●志愿者们渴望被理解
国庆节是旅游高峰期,水上搜救志愿者们一刻不敢休息,反而加大了巡逻力度。在他们心中,责任心是排在首位的。只要接到救援电话,志愿者们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出动,而打捞时也一定会找到遇难者遗体,才会收队。
“我们全年都是24小时随时待命,从去年到现在总共救活了12人,打捞遇难者15人。”黄桂明说,遇难者家属情绪通常都很激动,志愿者有时还需要维护打捞现场秩序和安抚遇难者家属情绪。
据黄桂明介绍,志愿者们每年都会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培训。作为一名搜救人员,必须水性好,会潜水,掌握救援技巧,还要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救援时,必须头脑保持清醒,随时评估现场环境,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他表示,泡沫、球类或是吹好气的袋子,都可以作为浮力工具,竹子、木头、绳子也是可以递给溺水者的“救命稻草”。
就在前几个月,一名体重约200斤的男子溺水,他们到达现场时情况已经非常紧急。黄桂明判断,如果贸然下水施救,可能因为承受不了他的重量而让两个人都陷入危险。“我赶紧在附近找到了竹竿,最后让他自己抓住竹竿浮在水面上,几个人合力把他拖上岸。”
黄桂明告诉记者,入了这一行,最希望的就是得到社会理解。“家人的支持很重要,一开始家人觉得这个行业很危险,又经常接触到溺亡者,所以希望我不要干这个。不过,随着他们对这份工作越来越了解,现在也慢慢理解了。”
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得到被救者的理解。“有些人是游泳时溺水的,泳衣面料较少,施救时难免会有肢体接触,一些人被救起后反而会因此责怪我们。”
不过,也有一些溺水者会让志愿者们感到暖心。一次巡逻时,黄桂明和队友发现一名8岁的小孩因体力透支而溺水。“我们迅速靠近他并及时将他救了上来,孩子喘了一分多钟后终于缓了过来,还对我们说了声‘谢谢\’,当时我们都特别感动,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记者唐霁云林扬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超群李先帅)10月1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之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首次播出的视频纪录片《南溪往事...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