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引凤来 铸造人才“强磁场”——— 桂林市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
□本报记者周文俊
家有梧桐烂漫开,何愁凤凰引不来。
近两年,国内各大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人才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一资源。桂林市积极作为,创新搭建了桂电校友创新创业基地、桂林海创基地、腾讯众创空间、华为培训中心桂林分部等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甚至领先全区的创新创业平台,通过筑巢引凤,努力锻造高端人才“强磁场”和集聚区。
桂电校友创业基地:为创业提供“家”的温暖
对桂林小蜗科技的创办人苏磊来说,桂林既是自己的家乡,更是事业的港湾。“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在深圳可能没人理会,在这里却有政府的服务和支持,做起事来得心应手。”苏磊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88级学生,在深圳打拼多年后,去年带着先进经验和技术回到桂林,在桂林高新区创意产业园撸起袖子再创业,让他真切体会到“家”的温暖。
告别沿海城市,回家“从头再来”,苏磊并不是唯一。与他同期从深圳“回归”的,还有15家高科技企业。短短半年时间,人才扎堆回归抢滩,曾经的“孔雀东南飞”,如今在桂林出现了“逆流”。这得益于桂林市高新区精心策划的“回归创业”项目,得益于桂电校友会强大的磁场吸引力。
2013年前后,桂林市高新七星区提出“回归创业”的构想,即将北上广和沿海的广西籍、尤其是桂林籍的人才引回桂林。由政府给予场地、资金、服务等多方面支持,产生一种“虹吸效应”。2016年,高新区根据实际推出“回归创业”2.0版本,即“桂电深圳校友回归专项活动”,专门吸引在深圳有企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企业)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回乡创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深圳有4万名校友,创办的公司有1000多家,各类型上市公司有10多家,且基本上都是以做电子信息为主的实业。而在桂林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既是传统优势产业,也更符合桂林生态城市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桂林市适时打造了桂电校友创新创业基地。帮助大家在校友会中抱团发展时,更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组织创业培训、创业沙龙;提供免租金的办公室,对年薪12万元以上的员工5年内个人所得税高新区留成部分全部奖励个人;非桂林本地的公司高管每月提供1200-1500元的住房补贴,子女可在辖区优质学校就读等等。特别是设立专职服务机构、由专职人员全程对接,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
桂林海创基地:广西地级市首个海创基地
4月27日,桂林市正式启用桂林市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这是广西地级市首个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基地,也是桂林市向海内外各类创业创新人才发出的一张“招贤帖”。当天,邹学明、刘震、王晓鹏、张涛、王立军、蔡茂林、黄晓、李青山、陈安均等9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或高层次人才现场签约,意向入驻桂林“海创基地”,涉及旅游文创、电子信息、农业、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海创基地”在筹备期间,就已经为桂林市引进了3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其项目已落地桂林。例如,王晓鹏创办了广西释码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让虹膜识别技术在广西落地应用。目前,该项目已经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一套智慧校园系统,让大学生们利用虹膜识别在饭堂打饭。
人才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用得好,营造良好宽松的事业环境是关键。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桂林市安全生产继续保持稳定态势1-8月未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
本报讯(记者胡逢超)9月19日,桂林市召开2018年第四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