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元帅”莫荣桂:把猪当“娃”养 带领村民一年分红400余万

桂林日报 2018-08-21 19:15 大字

莫荣桂把“猪宝宝”当成“娃”来养。记者韦莎妮娜摄

莫荣桂每天都会给猪写“成长日记”,他说这样能更科学地监测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记者韦莎妮娜摄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钱久胜

在象山区二塘乡上銮塘村,有这么一个“奇人”,他把别人嫌弃的臭烘烘的猪当成“娃娃”来养。不仅给它们住“单间”、吹空调、刷澡,还每天坚持给猪写“成长日记”。在他的精心照顾下,猪宝宝们十分争气,一个赛一个健康,一个顶一个白胖。

目前,在他的“动物王国”里,有母猪1200多头,肉牛1000多头,每月产仔猪2000头。2014年,他还搞起了合作社,带领村民众筹入股。去年,每位村民股东都拿到了16万—100万元的年终分红,分红总额达400多万元。

他,就是莫荣桂,二塘乡远近闻名的“猪元帅”。

养猪25年,他“养”出了深厚感情

“憨朴一生半梦中,闲眸春夏与秋冬。凡尘俗事俱忘却,谁谓呆愚不是聪。”

在一般人看来,猪是又笨又懒的动物。但在莫荣桂眼里,它们却如同上面这首小诗一样,是憨厚朴实、又深明“大自在”之奥义的动物。

走进莫荣桂在上銮塘村的养殖场,不难发现他是真的喜欢猪:办公室里,摆放的茶宠和茶台,是“金猪”的造型,连烟灰缸也是一只憨厚可爱的小猪。再往里走,就是猪宝贝们的“宿舍区”了:每只猪都有自己单独的“床位”,配合着凉凉爽爽的“水帘空调”,吃着莫荣桂给它们配制的“营养餐”,别提有多滋润了。

“这些都是我的‘宝贝\’,我当‘娃\’来养的!”莫荣桂笑呵呵地说。

莫荣桂和猪的缘分,要从1993年开始算起。那年,20岁出头的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养殖,养的就是猪。由于囊中羞涩,他不得不问亲戚借了2000元,养了20头小猪。没曾想到,就是这20头小猪,彻底让他认定了他后半辈子的“养猪事业”。

由于缺乏经验,一开始,莫荣桂只能养商品小猪。按照市场商品猪的标准,养到120—130公斤、日龄160—180天就可以出栏。莫荣桂首次“试水”就赚了点钱,这让他兴奋不已。于是他又开始摸索起了养母猪。但他发现,如果是自己养母猪的话,一年可能只产仔11—12头。如果聘请技术人员,配种成功率则可以达到90%。莫荣桂便四处找寻,聘请起了专门的技术人员。2005年,他的养殖场终于上了规模,商品猪的存量达到了300多头。

正当莫荣桂做得顺风顺水之时,2008年爆发的蓝耳病,几乎给养殖场带来了灭顶之灾。疫情爆发后,短短几天,莫荣桂的猪就死了400多头,残存下来的只有100头。“还好那时候‘二师兄\’肉价不算特别贵,”莫荣桂自我安慰道,“亏了10多万吧。”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乐观且不服输的莫荣桂立即决定重头再来一次。由于蓝耳病的冲击,桂林市场已经买不到小猪了。莫荣桂一咬牙,专门跑到江苏盐城去进小猪。开了20多个小时车,终于把嗷嗷叫的小猪拉回了养殖场。

2010年,莫荣桂的商品猪存量达到了600多头,在村里是不折不扣的养殖大户。为了伺候这些“猪宝贝”,莫荣桂的妻子还专职做起了会计和出纳。夫妻俩还时刻关注着猪肉市场行情,给客户报价。受老爸影响,读完大学本科的大儿子,一毕业也回家在养殖场当起了“猪倌”。莫荣桂本来还想让小儿子上大学报读动物相关专业,可小儿子很有个性,没听他的。莫荣桂笑着对小儿子说:“以后你要是干了这一行,就会喜欢上的。”

众筹组建合作社,他带领村民年终分红400多万

2014年,莫荣桂决定将养殖规模再度扩张。看来看去,上銮塘村后面有一片40亩的地很适合养猪。“这里靠着山,离水源和村庄远,因此很适合搞养殖。”莫荣桂看好地后,就着手先租下了20亩地。可由于这里砂石多,光是土地平整就花了40万元,更别提还要兴建现代化的猪舍及配套设施了。于是,莫荣桂便发动有意向跟着他养猪的村民,由他牵头成立了一个合作社。社员按自己的经济能力入股,年终按股权分红。就这样,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养殖场在2017年终于“显山露水”。莫荣桂粗略估计,以目前的市场行情,5年就能够回本。

莫荣桂十分坚持用科学和现代化手段搞养殖。他认为,猪跟人一样,只有给它们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它们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健康的体魄。“你看,我每一只猪都住‘单间\’。这个‘单间\’就是一个定位栏。定位栏的概念是从欧洲那边传过来的。它的优势就是增加了空间使用效率和人工管理效率,并且能让猪着床期稳定。怀孕的时候,我们才把猪移至大栏里去。”莫荣桂介绍说,一个定位栏的造价约为800元,一个产床的造价则是5000元左右。虽然价格不菲,但他认为这是刚需。

入夏后,莫荣桂还专门给猪舍配备了“水帘空调”,让室内保持凉爽和相对湿润状态。有了“水帘空调”的加持,室内比室外的温度低了足足5度。看着“猪宝贝”们享受的模样,来人无不拍着大腿戏谑地说“自己活得还不如猪”。

由于猪的品质优良,莫荣桂的猪从来不愁卖。他随便翻了一页销售记录给我们看:7月的某天,卖出了150多只小猪,每只售价410—420元,主要发往市区屠宰场和湖南地区。莫荣桂说,目前他们已经与一家绿色食品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专门为该公司供应猪肉。

莫荣桂很注重养猪的质量。他给管产床的技术工人开的工资特别高。一对夫妻,一个月能够拿到1.4万元的工资,小猪保育得好、母猪产能提升,都能够再拿到提成。于是,技术工人们都特别尽心尽力干。

目前,养殖场每月可产仔猪2000头左右。在接产的旺季,莫荣桂还请村民前来帮忙,村民们最多的可以赚到6000元,最少的也能拿到2000多元。“跟着莫老板有肉吃!”村民们脸上笑逐颜开。

2017年,合作社里11个股东都如愿拿到了分红。最少的有16万元,最多的有近百万。看着大家鼓起来的荷包,莫荣桂打心眼里觉得高兴。但同时他也很有危机感:“去年的行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年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养好猪,卖好猪,造福一方经济。我希望带着更多人踏踏实实地奋斗,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新闻推荐

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桂林“最美医生”闪亮“百姓大舞台”

本报讯(记者孙敏陈娟)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当晚,桂林“百姓大舞台”举办了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暨2018年桂林...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