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山小区业委会主任陈玉华:居民自治,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桂林日报 2018-08-07 11:20 大字

7月28日,正值周末。早在5年前已正式退休的陈玉华早早起床。8点整,她准时打开了羊角山小区业委会办公室的门。在这间由贮藏室改造成的简陋办公室里,陈玉华坐了4年多。每天她都要处理很多事情:频繁接听来自居民的各种投诉、求助以及抱怨电话;想方设法、苦口婆心帮助居民协调各种矛盾纠纷;仔细核对物业费的收取情况,并进行明细开支核算……好不容易把手头上的急事处理完,她一刻不歇又戴上“红袖章”,在社区里当起了义务巡逻员……

这是60岁的陈玉华退休后每天的工作。但她不把它称为“工作”,而叫做“分内事”。因为她负责管理的小区正是她居住了20多年的家园。

回想起几年前的羊角山小区,陈玉华用“一盘散沙”来形容。她告诉记者,小区建成于1993年。小区里房屋的性质十分复杂:有拆迁安置房、房地局公租房,还有单位房及商品房。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没有人管理。“路不平、灯不明、管不通、夜不宁”成为了这个小区曾经的真实写照,这里一度成为桂林市治安重点整治地区。

直到2014年,乘着市政府开展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的东风,羊角山小区迎来了政府投资的一次“大变身”。改造后的小区有了整洁、有序的环境。原本破旧的家园变美了,但问题来了———家园的整洁环境谁来维护?治安谁来管理?

作为小区里老住户,且有多年社区工作经验,陈玉华自然成为了居民们极力推选的“管家”。之后,在陈玉华和其他几位热心居民的组织下,居民们一致投票决定采取“居民自治”的模式来管理小区。不久,小区的每一栋楼都选出了楼栋长,又通过选举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业委会代表居民聘请了专门安保人员24小时保安值守,还动员小区的热心居民组成了30多人的“红袖标”义务治安巡逻队。此外,社区民警与楼栋长、业主建立微信群,实现网格化管理和警民互通。经过几年探索,小区实现了“整治+建设+管理”的有机衔接,如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2014年以前每年小区治安发案100多起,2017年小区发案不到10起,发案率下降了90%,居民满意率从原来的20%上升到90%。

在陈玉华看来,类似羊角山小区这样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除了社区居委会主导管理、引入物业公司管理外,探索居民自治的新模式同样是一条出路。“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不在社区,而是在每家每户。”她说,我们要调动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这样才能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新闻推荐

外国友人凌晨发病 桂林医师及时救治

2日9:19,市民毛女士拨打晚报热线:今天清早,我在联达广场附近的一家酒店门口看到,一个外国小女孩病恹恹的,被救护车送走了,不知...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