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鹰眼”保平安
在榕湖湖畔,民警乔装成游客、普通市民。你能找出图中谁是民警么?记者陆鑫摄
图为民警不久前抓获的一名盗窃嫌疑人。警方供图
不久前,秀峰公安分局反扒民警,只凭借雨幕中看了疾驰的电动自行车上的男子一眼,就辨认出他是网络稽查的盗窃嫌疑人,并一路追踪最终将嫌犯抓获,这一套“鹰眼”反扒功夫让不少市民叹为观止(详见7月18日《桂林晚报》)。
近段时间,随着市内旅游旺季的到来,也到了扒手们蠢蠢欲动的时节,围绕着保障市民、游客财产安全的战斗,也在反扒民警和小偷之间悄然打响了。
26日,记者跟随秀峰公安巡逻大队骑警一中队民警,顶着烈日一同巡逻,去亲眼看到他们用一双双“鹰眼”打击扒手。
1、与民警开启反扒之行
26日上午10时许,在市中心八桂大厦附近,记者和骑警中队民警会合,开始了当天的跟随采访。
根据上级领导的安排,民警当天上午的任务目标,是榕湖沿岸以及古南门周边的反扒巡逻。
行动一开始,民警就介绍,随着旅游旺季到来,游客涌入带来人流,是扒手们最为中意的目标,当天巡视的路段也是游客最为集中、极易发生盗窃案件的地段,行动中可能出现直面扒手的情况。
行动前,民警特意提醒记者需要注意自身安全,因为一些扒手身上可能带有凶器,性情也比较恶劣。
2、烈日下与扒手“比眼力”
集合完毕的民警们全部身着便装,并进行了乔装。
这也是民警的第一项绝技———“融入人群”。民警告诉记者,反扒工作决定成败的关键,往往就是人群中的一眼。民警如把自己隐藏好,先期识别出了扒手,则可以占据先机。反之,小偷早一步发现民警存在,那么他们会立即终止活动,躲避打击。
10点10分左右,民警就在古南门前发现了“情况”———一名瘦小的中年男子,戴着帽子从古南门前经过。在记者看来,他和一般的游客差不多。但有经验的民警,却立即跟了上去。民警说,他眼光不在榕湖畔的美景,而是不时地往人群里钻,之后目光盯着的都是其他人的背包。
民警判断,男子很可能就是小偷。但也许是发觉不妙,这名嫌疑人并没有出手作案,而是在湖边坐了10多分钟后离开了。
10点30分,记者跟着民警继续巡逻。这时,民警们突然围住了一名中年男子,并开始对他进行教育、谈话。原来,这是一名早前被处理过的“惯犯”,当民警围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也立即认出了民警。当天,他一直说,自己是来散步的,对此民警也给了他提醒。
直到当天中午12时,记者和民警一直在烈日下巡逻。截至中午,记者的微信统计步数已经达到了11000步,而据民警介绍他们一天走出一两万步都是常事,而且几乎每天如是。
3、这些“绝招”市民也能学着用
和反扒民警的同行,让记者对他们工作中的辛苦和付出有了新的认识。然而,当记者问及民警是否觉得辛苦时,他们却回答了一个“值”字。
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秀峰公安分局辖区内的扒窃案件,已经连续4年下降了。
“以前,十字街地下商业街曾是扒窃活动的高发区域,但最近我经过的时候,听到一位店家说,‘现在真的扒手少了好多\’,这让我们从心里觉得开心。”该中队的唐队长说。
采访结束时,记者请唐队长提供了一些能让市民更好地识别扒手的“绝招”。他告诉记者,首先,从扒手的相貌来说,多为较瘦削的,而且一般会不管天气情况,都带着雨伞、戴着帽子,这些都是在作案时用来遮挡的。而且,他们往往会故意往人身上挤,眼神也都在手机、钱包这些财物上。如果市民发现这些特点的人,就要格外注意了。
记者陆鑫通讯员沈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曾琴记者莫俊)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概率呈上升趋势,为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普及科学的癌症防治知识,提高居...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