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岁的创办者 现任日常工作管理者 中外志愿者……他们让27年的桂林英语角朝气依旧
John在英语角和孩子们交流。
桂林英语角在组织主题活动。(图片均由桂林英语角提供)
■记者苏文娟
热了一个星期的桂林,周末的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在这样的天气里,桂林英语角的热闹也跟温度同步。桂林图书馆门前的空地上,东边,关于旅游的英语主题交流正在进行;西边,几个外国志愿者被市民围着,或倾听或思考,用英语聊着天。
这一方热闹的桂林英语角创办于1991年,历经8次搬迁,无论在哪,英语角都每周风雨无阻地开展免费英语学习交流活动。一份不完全统计显示,到目前,桂林英语角已组织了2392次活动,先后有来自美、英、法、德、意等45个国家的国际友人作为志愿者来英语角交流,让桂林近13万的英语爱好者受益。
在外国志愿者心中,这个“小角落”是他们的家;在英语爱好者眼中,又是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双重沃土。英语角让来交流的人深深明白,抛却地理和文化的鸿沟,大家都是渴望生活富足、孩子成才和人生欢乐的普通人,地球本是一家。
1、创办已经27年依然朝气活泼
王洪齐被桂林英语角的外国志愿者称为“妈妈”,她是桂林英语角的副会长,主要做英语角的日常管理工作。王洪齐说自己的英语还不是很灵光,着急的时候要找翻译,但英语角的每场活动她必到场。7月22日的这场活动,主题是“你喜欢旅游吗?你最喜欢哪个城市?”王洪齐坐在第一排,认真倾听。王洪齐和英语角结缘是因为儿子楼诚,2001年,王洪齐带着上小学二年级的楼诚来英语角练口语,这一呆就是好几年。2005年,六年级的楼诚参加了英语等级考试,他的水平已经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并且多次在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成了英语角的形象大使。但孩子要上学,英语角的一些事情就要王洪齐来接洽,慢慢地,王洪齐进入了英语角,2011年,她正式成为英语角的副会长。
王洪齐虽然不是创始人,但她跟着英语角走过了17个年头,英语角的官方微博头像就是她和英语角创始人刘毓鲲的合影。80多岁的刘毓鲲和王洪齐共同串联起了英语角的过去和现在。桂林英语角创立于1991年。当时刘毓鲲在桂林职工大学任教,开了几个英语班,他考虑到英语不能光学不说,于是就建立了一个英语角。“就在现在的工人文化宫。”刘毓鲲说,来往的人都能看到英语角,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2002年,刘毓鲲退休了,英语角也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经过他的努力,英语角迁移到桂林书城楼上。
“除了书城,我们还在半壁江山茶餐厅、日语协会等地方落脚过。”王洪齐对这一段历史印象也深,直到后来来到桂林图书馆。桂林图书馆是传播文化的地方,英语角也有这样的宗旨,双方不谋而合,英语角在此常驻。“英语角nopaynomoney,大家都是来做志愿服务。”王洪齐说,本着志愿服务的精神,借着桂林国际旅游城市的根基,英语角长盛不衰,逐渐壮大。王洪齐主管英语角的工作后,引入了各大高校的英语志愿者协会,新鲜力量的涌入,让英语角有了崭新的角度。
曾燕梅就是高校志愿者之一,她不但成了承接师兄师姐志愿服务的鲜活力量,也给英语角带来了“网络直播”的潮流传播。王洪齐特别肯定曾燕梅的工作,她说,桂林英语角要一直发展下去,除了志愿者的付出,自身也要不断对外宣传,进行过一次网络直播后,很多回国的志愿者连连感叹“我们在外国也可以看到英语角的比赛”,志愿者感叹之余,他们又将桂林英语角推荐给更多的朋友,“现在很多外国友人来桂林,首先要找我们英语角。”王洪齐说,这证明,英语角在枝繁叶茂,走向更远的地方。
2、外国人的工会他们的第二个家
曾燕梅说,来英语角之前,她不敢开口说英语,因为怕说错。但在英语角迈出第一步后,她勇敢了很多,现在跟各个志愿者外教都很熟悉,她说,其实老外并不怕你说错。美国志愿者JohnWebb就是这样认为的。JohnWebb来桂林英语角两年多了,他已经被问了无数次“你从哪里来?你多大了”,但他乐此不疲,他说,虽然是同样的问题,但不同的人问出来也很有趣。这些人有老人有孩子、有男士有女士,无论是谁,他都会认真回答“我来自美国”,但对于年龄问题,John有时会开玩笑说:“oh,no!”然后做“心口中了一箭”的痛苦表情。
John喜欢英语角,但他当时来英语角其实是一个颇为戏剧化的场面。John说,有一天他散步路过桂林图书馆,英语角正在举办活动,他旁观的时候,突然一个麦克风伸到他面前,邀请他进行一个“演讲”。John吓了一跳,但马上被递话筒的主持人感染,当真进行了一场演讲,此后跟英语角结缘。John说,自己在国外,就是泯泯众人,但在英语角,他两米多的身高,金发碧眼的长相,纯正的美式英语,成了众多英语爱好者的重点关注对象。如果你问John,英语角对于他来说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英语角是我的家”。他在这里认识了中国朋友,了解了媒体传播之外的真正中国和中国人,“他们和我们一样,为了生活而努力,为了孩子而奔波,每天每天,奋力寻找自己的快乐。”John说,“我们大家都是一样。”
王洪齐说,英语角的外国志愿者跟John的想法一样,英语角就是他们的家。英语角的外国志愿者,有定居的桂林女婿,也有小住一段时间的外国游客,铁打的英语角,流水的老外,但他们都视英语角为自己的家。“他们丢了钱包或者护照,第一时间不找警察,而是来找我们帮忙。”王洪齐说,有时候生病了,他们也会像小孩子讨关爱一样向王洪齐汇报,王洪齐就联合其他管理者和志愿者,一起买礼物买花去看望这些志愿者,王洪齐笑称“英语角简直就是外国人的工会”。
这些外国志愿者在英语角这个家庭中,得到了关爱和庇护,所以很多人更渴望为“家庭”出力。王洪齐记得有一次举行英语演讲比赛,有一位外国志愿者本来是担任评委的,但当时瓢泼大雨,这位志愿者摔了一跤进了医院,不能继续评委工作。“他首先想到的是跟我反复道歉,通过电话、微信等一直道歉。”王洪齐说,他的感觉是,当他为家庭尽力时,突然摔跤缺席了,很愧疚。“这种责任感,除了是对志愿精神的认可,更是一种对家人的负责。”
3、打破刻板印象沟通地域文化
桂林英语角创始人刘毓鲲说,当年创办英语角,是桂林对外开放的需要,现在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英语角也希望能尽一份力,让桂林人都会说英语,让更多人了解桂林文化,让桂林的文化走出去。
刘毓鲲老人的话不无道理,作为一个交流平台,英语角对文化推动的“变现”能力更直观。扎伊是巴基斯坦人,在上次举办的“厉害了,我的国”中文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他开场的一句“你们常说巴铁真兄弟,而我就是你们的巴铁兄弟”征服了很多评委,这个中国留学生不但中文表达很溜,还深刻地理解了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和文化。扎伊已经很精通中国了,我们看外国人容易脸盲,其实他们亦然。扎伊通过文化的认同,已经摆脱了这个阶段,看出了中国人眼中的“环肥燕瘦”。扎伊还喜欢桂林的王城、七星公园,他曾经作为王城的巴基斯坦讲解员去为本国游客同胞讲解。“觉得特别骄傲,感觉我就是个桂林人。”扎伊说,他回国后,想在自己的家乡建一个“汉语角”,讲讲中国的见闻,让中巴两家更亲。
如果不是在英语角,JohnWebb可能也不知道美国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John曾经被问过一个问题,美国人是不是随便拿起枪打人的?John无奈地摊手,这都是影视媒介传达出去的形象。同样的,美国的媒体中,播放比较多的可能是中国人买空了美国的东西,两国经常有贸易摩擦。John说,这是政府之间的事情,其实普通民众大家都一样,“比如说单亲妈妈,她们肯定每天都在奔忙着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在美国和在中国都一样。”John说,回到美国后,他也会跟大家讲述中国的见闻和民间生活,他感叹,“要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一定要来这片土地走一走。”
志愿者林姿佑找到桂林英语角的方式是通过搜索桂林当地的微信公众号,她说,来到一个陌生地方,人生地不熟,想找找类似英语角一类的组织,让自己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林姿佑找对了方式,也很快融入了桂林,她现在还准备在桂林创业,推广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
王洪齐说,桂林英语角已经成了外国人进入中国后,文化融合上的中转站。“现在我每天都能收到一些好友认证,他们要么是准备来中国,要么是已经在中国了,都想通过英语角来认识桂林和中国。”王洪齐说,在英语角,大家聊的话题没有那么高深,通常会聊一些美食、风俗、当地文化,就这几样,就已经打开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交流的基层入口,桂林又是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这样的沟通入口,让文化的融合生动起来,这样一来,桂林文化也将被一点一滴地通过语言传送到各个国家。桂林英语角也为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打地基”工作。
新闻推荐
涉事狂犬病疫苗已经被封存或销毁 涉事百白破疫苗主要销往山东等地莫慌 桂林未现涉事疫苗
本报讯(记者苏文娟)近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用狂犬病疫苗违法违规生产事件备受关注,随后,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