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校毕业季:呼唤大学精神传承

桂林日报 2018-07-18 14:56 大字

品类丰富的毕业纪念品出现在毕业季中。图为桂林医学院推出的校训书签。

桂林医学院院长张志勇正在逐一为毕业生正冠拨穗。

毕业典礼上,大家齐唱校歌。(本文配图:通讯员潘逸群摄)

□本报记者桂晨实习生朱金美

“同学们,从明天开始,你们以及今年全国毕业的几百万大学生基本上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桂林医学院院长张志勇毕业致辞话音未落,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沙远峰眼角的泪忍不住掉下来了。6月28日那天,他和2018届全体留学生、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共3223人一同参加毕业典礼,大家重温医学生誓词、齐唱《桂林医学院校歌》,逐一接受院长正冠拨穗、颁发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如今,这一幕幕仍像一场电影一样,欢呼声、哭泣声、道别声时常在他的脑海里跳跃回响。

6月底,桂林各高校陆续举行毕业典礼,主题鲜明的校长寄语被毕业生们刷屏,各具特色的数十种毕业纪念品首次推出便得到毕业生们热烈“追捧”……今年,桂林市的高校毕业季进一步跳出了领取毕业证、学位证,聚餐道别的传统道别方式,校长致辞、邀请家人参加毕业典礼、收藏学校文化信物等成了大学生毕业季的关键词,而贯穿其中的对大学精神传承的倡导也进一步唤起了高校毕业生们的共鸣。

校长寄语毕业“最后一课”:毕业季最令人难忘的“发声”

“希望你们永葆赤子之心,拥有胸怀天下的志气;保持进取之心,拥有永不懈怠的朝气;常怀律己之心,拥有笑傲人生的正气。”桂林理工大学校长解庆林如是勉励即将启程远航的毕业生。毕业生姚登敏不仅将它保存在了手机里,还把它仔仔细细记录在了日记本里,她觉得这是母校赠与她的最珍贵的一份毕业礼物。

在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着不少校长的“金句”。“走出学校的大门,如何面对社会,怎样在社会中立足?”在致辞里,张志勇院长告诉同学们,“拼颜值、拼爹的时代将会逐渐弱化,一个健全、成熟、公平的社会体系正向我们走来。”

他还勉励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坚持:“没有人会轻而易举地成功,看看郭晶晶的眼睛、詹姆斯的脚丫、科比的手指和C罗的肌肉,一万小时的定律在他们身上一样适用。天赋异禀的人都在努力,何况我们资质平常的人。但是,坚持足以跟天赋抗衡!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

人生的目标如何确定?张院长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找一份好的工作、发两篇论文、找到一位心爱的伴侣,或者早点买上一套房,有这样的目标很正常,但我希望你们记得生命里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对于人民健康的责任、对于国家民族的担当。”

在走访中,不少毕业生表示,对张院长具有自省意识与济世情怀的表达,时而活泼的萌言萌语,时而有如家人般温暖的谆谆嘱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用过来人的身份,将人生感悟与体会如同促膝谈心般地传递给毕业生,为踏入社会的学子们送上了一份珍贵的毕业大礼。”参加桂林医学院毕业典礼的学生家长潘女士很有感触。

“仪式具有价值导向功能,能够向学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这正是仪式象征性的体现,是不该省略的教育细节。”张志勇院长表示,学生经过几年专业学习,已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他希望通过大学的最后一课,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经历、人生感悟和体会传达给他们,使他们懂得怎样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立足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这也是不少高校毕业典礼上的共同主旨声音。

毕业纪念品百花齐放校园信物唤起“初心”

6月底,穿学位服、拍个性合影等成为当代大学校园里毕业季的一道人文景观。“今后各奔东西,可能以后很难再相见,大家都希望毕业活动能成为一个刻骨铭心的回忆。”在走访中,不少毕业生都把毕业活动作为青春最后的“狂欢”。但除了与同学们一起聚会、合影、出行外,和同学们一起逛逛校园文化纪念品店,从众多独特的纪念品中带走一两件“心仪”的校园信物,成为今年高校毕业季中的一个新亮点。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唐旭伟和室友们专门购买了两枚毕业纪念章作为永久的纪念。摩挲着手上镌刻“2018我们毕业了”字样,以图书馆、相思湖、花江校区大门等校园地标作为主要图案的毕业纪念章,唐旭伟觉得,这些物件能伴随他今后的人生旅途,能够时常唤起“初心”。“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将记忆里校园的美保留了下来,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念念不忘。”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李宗清说他带回家的校园纪念品是印制有校园景色以及校训校徽的水杯,“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个师大人”。

据了解,今年桂林市各高校都推出了由同学们精心设计的各类毕业纪念新品:笔记本、钥匙扣、校园植物标本、冰箱贴、水晶摆件……纪念品上都镌刻了校名、校训等鲜明的符号,成为备受大学生们欢迎的一种大学文化新载体。在桂林医学院的新媒体中心公众号,不少毕业生纷纷留言表达了对新推出纪念品的赞许和喜爱。“在充满离别伤感的毕业季里,愿大家的过去,有处安放。”网友“DM”这样表达了他对纪念品的评价。

“纪念品不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份精神寄托。”作为桂林医学院校园纪念品的设计者之一,沙远峰说,2015年学校80周年校庆推出过纪念徽章、定制金属书签和明信片等文化产品,今年学校拥有了校园文化产品中心,种类数量呈爆发式突破,从冰箱贴、书签、鼠标垫等小物件到玉器摆件,十分丰富,展现了毕业生们爱校情深的程度。

“从毕业这一天开始,毕业生和母校就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无论大家身处多远,无论时光相隔多久,母校永远是桂工毕业生的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桂林理工大学校长解庆林在毕业典礼上如是说道,而这也引起受访大学生们的共鸣,毕业纪念品就成为了联系母校和毕业生的一条“纽带”。

让大学精神成为毕业生奋斗青春的“燃料”

当与校长有力地握手,听到他带着温暖的笑容说“恭喜你,继续努力”时,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贺晨旭顿时热泪盈眶。即将开启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她,回想起当初宿舍集体备战考研且全都被录取的场景,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梦想而不懈奋斗,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也更相信未来在自己手中。”

在离校前的最后一晚,贺晨旭再次和几位室友一起畅谈未来。备考冲刺时,整个宿舍一起复习到凌晨,早上5点就起床,成为宿舍楼晚上唯一亮灯的宿舍,勤奋拼搏成为他们共同锤炼的大学精神品质。“以后我们或许会遇到更多未曾想到的困难,忍受更多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回想到宿舍一起考研的这段经历,我们一定会继续抱定宗旨,坚韧前行。”贺晨旭说。

无论是深造还是就业,大学毕业生们都带着大学给予的祝福与厚望踏上了全新的征程。尽管还是有忐忑不安,有彷徨,但不少大学生向记者表示,尽管社会给“90后”“00后”贴了“自我”“佛系”“脆弱”等标签,但他们希望用行动发出有自信有担当的“声音”。

“很多人都选择去大城市里找工作,但我选择了为西部发展作贡献,我即将前往资源车田民族初中支教,开始我一年的西部志愿者的生活。支教也一直是我多年想做的事情,特别是当我第一次跟随上一届支教的师兄师姐们前往支教地点的时候,体验到朴实的风俗、看到渴望知识的孩子们的时候,我就更加确定了自己以后的方向,现在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生郑丹溪目前正在南宁培训学习,培训完将返回资源团县委学习,为一年的支教生活做准备。她自信满满地说,不管身在何处,传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和崇人文、尚实干、敢担当的院训精神始终是她人生路上的一座灯塔。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崔佳目前正在广西师范大学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她说,初入社会,毕业生们不免内心会有迷茫,会有冲突困惑,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长期积淀而成的精神特质和群体意识,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更是莘莘学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富矿。无论是被同学们内化于心的校训,还是大家爱不释手的外化于形的毕业纪念物,都是当代大学生们对大学精神的一种认同、一种呼唤和需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如何推动大学精神的传承,如何进一步丰富大学精神内涵等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因为只有当大学毕业生带着笃定的精神坐标踏入社会,心灵便不容易荒芜,青春的火焰才会更加炽热。

新闻推荐

想去海边玩的朋友 暂时别动身

生活顾问团·天气唠叨■当代生活报记者邓色迎通讯员郁海蓉本报讯据气象台预计,这两天热带辐合带继续发展,海上有大雨且风力...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