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一片寄深情 留取翰墨抒胸怀——— 写在象山区“翰墨初心·漓水象山”当代中国百名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开幕之际

桂林日报 2018-07-18 14:56 大字

导读:“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绕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自古以来,象鼻山就是桂林的“城徽”,文人墨客无不被“象山水月”奇观所折服,从而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吟诵至今的诗篇。

在全市6城区11县中,唯独有一个城区———象山区,不仅安然地坐拥“城徽”和“全球最美河流”漓江的黄金岸线,还与“城徽”共享美名。浓缩人类万年智慧的甑皮岩遗址、闪耀在两江四湖中的“双子星”日月双塔、收纳了千年风霜的开元寺……灿若晨星的历史遗迹,给这个年轻的辖区添上了一抹浓重的人文色彩。

既朝气蓬勃,又古韵流芳;既有“时尚都市之动感”,又有“山水之静美”。近年来,象山区大胆创新,谋新篇,谱发展,一肩挑着城市发展、转型蜕变、扩容提升,一肩挑着振兴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走出了一条看似矛盾,却又高度统一,充满了象山独特气质的发展之路。

“文脉与国脉相连,文运与国运相牵。”十九大的春风拂来,象山区也踏着鼓点,怀揣着满满的文化自信,昂首阔步,迈入了新时代。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秧玉付

“魅力之都”引来重量级丹青翰墨手

“丹青寄情,翰墨抒怀”。如果要找出一种艺术形式,上下五千年传承,世界各国通用,非书画莫属。一支笔、一张画布,画者写意,书者寄情,人类复杂而又细腻的情感,全部在斗方之间,呈现得淋漓尽致。

见字如见人,读画如读心。中国人的含蓄、风雅,全部藏在了那一抹丹青与翰墨中。也正因如此,书画才成为了提升气质、修炼心境的最佳途径。

如何让市民们不长途劳顿,在家门口便能够享受到精神的洗礼,与当代名家的作品来一次“亲密接触”?象山区花了不少心思。在一次次甄选、一次次沟通后,由象山区委、区政府、桂林市美术家协会、桂林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象山区委宣传部、象山区文联联合承办的“翰墨初心·漓水象山”当代中国百名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终于“华丽登场”,呈现在公众面前。

回顾近几年,象山区并非首次策划和承办类似的展览。每一次展览,从策展到展出,都引发了市民们的热议与关注。这个位于城市枢纽地带的城区,不仅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还源源不断地为市民们输送着“精神食粮”。在前几次的基础上,这一次的邀请展档次更高,规模更大,精品更多。范扬、郑军里、郭明堂、白晓军、石向东、桑文才……随便点几个,都是当代书画界的领军人物。再看看他们带来的作品,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气质不俗,格调不凡,笔法老道,一气呵成。笔下见功夫,纸上有千秋。个人风格浓郁,艺术家们用笔和纸,呈现出了平面艺术的无数种可能。更难得可贵的是,在他们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中,无一不体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向上不息的“中国风貌、中国气象、中国情怀、中国精神”。此外,在参展的120幅作品中,大家不仅可以看到大美山川、精美小品、士子情怀、家国情怀,还有那“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祖国各地的山河新貌。

华丽转身:从“文化大区”到“文化强区”

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成员……顶着“明星头衔”的画家、书法家们,为何都对象山区“情有独钟”?这也许同象山区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以及近年来所塑造出的浓郁文化氛围密不可分。

近年来,象山区致力于推广和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独领风骚。持续多年开展的“象山水月”、“火热二塘”、“魅力南门”、“活力平山”等36个文化品牌,如今在市民心中有着极高的知晓率与美誉度。瓦窑工社、万福广场、瓦窑小镇等则成为了辖区文化活动的新地标与新阵地。啤酒节、音乐节、九城联展、摩托车越野赛,一年四季不断的文化体育活动,在城南这片沃土上全面开花。昔日的“工业之地”、“商贸中心”,在文化视野与文化产业上同样毫不逊色。

笔墨当随时代,丹青应谱篇章。在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走出去”,以他山之石攻玉的同时,象山区也热情地将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们“请进来”,为辖区文化艺术带来新视野和新理念,搭建更多元、更广阔、更长久的合作平台,也为辖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发展添一臂之力。

春风得意马蹄疾。今年正值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象山区以饱满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满满的文化自信,从“文化大区”朝着“文化强区”的目标疾步奋进。

新闻推荐

想去海边玩的朋友 暂时别动身

生活顾问团·天气唠叨■当代生活报记者邓色迎通讯员郁海蓉本报讯据气象台预计,这两天热带辐合带继续发展,海上有大雨且风力...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