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为桂林健康旅游建言献策

桂林日报 2018-06-06 09:27 大字

发展健康旅游产业要充分借助群众力量———访中国针灸学会基层适宜技术推广专业委员会会长刘维忠

“我们甘肃有一句话:‘全民皆医生,人人享健康\’。当百姓们成‘医生\’的时候,去医院看病的人就少了。”刘维忠告诉记者,在甘肃,许多老百姓都有一个保健箱,里面有一个盐袋子、刮痧板、拔火罐器、体温表等等。其中“盐袋子”就能治13种病,当全社会推动中医事业的时候,中医就实现了复兴。而桂林崇华中医街就是中医产业的一个雏形。“中医街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创意主题,‘文、医、旅一体化\’、‘街、镇、景一体化\’,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刘维忠对崇华中医街的未来发展十分看好。

作为在微博上有着众多粉丝的名中医,刘维忠建议,桂林发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一定要与现代媒体和科技等资源融合起来,将文化旅游产业与阳光康养休闲产业紧密结合,大力发展像崇华中医街一样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配套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努力提高和增强桂林中医养生旅游产业的特色和品质,打造集中医康复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体系。

桂林发展养生旅游事业大有可为———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名中医张士卿

“桂林山水甲天下,来到崇华中医街,我印象非常深刻,街区的设计和风格,体现的理念非常具有中医特色和中医文化。整个街区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辅相成,整个景区空气清新,负氧离子丰富,对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养生养老很有好处。”张士卿教授第一次来桂林,便对桂林山清水秀的美景和清新空气赞不绝口。

“治未病是一个需要普及的观念,对疾病要有预防思想,这也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养生理念。桂林正是一个适宜人们养生的地方。”张教授认为,中医养生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促进中医药与养生旅游结合必将大有可为。桂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空气清新,风景宜人,可以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观光旅游产业,以及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体系。张教授建议,桂林应多举办一些健康旅游的相关活动,多举办养生讲座,大力发展开发中医文化保健及养生旅游产业,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这旅居养老。

“慢郎中”也有大作为———访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甘肃省名中医张志明

人们常说中医是“慢郎中”,看中医起效慢,遇到急危重症还得靠西医。然而甘肃省名中医张志明却将中医的“十八般武艺”一一应用于临床急救,让中医在治疗急危重症领域,也大有可为。

张志明教授坦言,在急诊科,完全依靠中医药救治患者不科学,也不现实,必须中西医结合,才能准确研判病情,对症下药。

“大家认为中医只适合治慢病,这个观念是不全面的。比如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急危重症病人,除了应用心肺复苏常规西医抢救方法外,配合针刺及中药回阳、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等中医疗法,可以使患者更快复苏。”张志明说道。

张志明认为,在中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大趋势下,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的桂林应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大力推广中医的健康养生文化,打造出独具桂林特色的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桂林旅游健康示范基地的发展。

中医药事业要从基层抓起———访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名中医魏清琳

“这次我们将真气运行养生带到桂林,就是为了推进中医普及。年轻人是中医的未来,我们应该培养他们引领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魏清琳告诉记者,桂林中医有许多养生文化,必须普及给广大基层中医学者和市民。她认为,中医药的事业,必须从基层抓起。“传播中医药事业,对群众做健康宣教是我们中医人的使命,也是我的初心。崇华中医街的健康活到120岁的理念是与我们中医人的理论一样的。中医街上到处都摆着药食同源的验方,就是一个很好的普及。告诉老百姓,中医就在身边。”魏清琳说。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承载着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必将散发出它别具一格的魅力。”魏清琳表示,桂林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中药材资源丰富。同时,桂林又是个多民族聚集地,民族医药相对发达,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不遗余力打造中医药产业链,加快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步伐。不难预想,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徜徉在桂林山水间,同时细品其中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气息。

(本报记者秦紫霞通讯员李娟)

新闻推荐

高考期间桂林市区3条道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分别是穿山东路、建干路、漓滨路

本报讯(记者陈静通讯员聂梦娴)昨日,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将于6月7日、8日举行。今年市区...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