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倾听落在纸上的声音

桂林日报 2018-04-24 11:07 大字

在世界读书日当天,不少市民选择了与书相伴。

读书活动现场,读者们在阅读后站起来分享读书心得。

参加“100分钟无声阅读”的读者们。

“无声阅读”“最近的阅读”“72小时邮局”“朗读接力”……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读书日前夕,不少市民选择了放下手机,暂别网络,回归书籍,赋予这个节日一份“仪式感”。而书店、民间文化工作室、咖啡馆也都举办起了各种读书活动,为读书日增添一缕书香。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文/摄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你读书了吗?”在4月23日第23个世界读书日到来的早晨,记者收到了不少“书虫”朋友发来的问候。

从1995年“世界图书日”的设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并最终确立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后,这个全球性的、与书有关的节日迄今已走过了23个年头。23年里,读书日从最初的“小众”“官方”逐渐走向了“民间”和“自发”。但尽管如此,安静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仍难能可贵。在这个信息毫不稀缺的时代,庞大的社交媒体将时间切割成了碎片,即时通讯设备绑架了精神的自由,裹挟其中的心变得更加焦虑。“没时间看书,有时间看不进书”,不少现代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根据《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是4.66本,而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从2010年到2014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增加了近3倍左右。但在英国,2017年的人均阅读量则达到了64本。

差距虽有,但可喜的是,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阅读大军”中来。在今年的读书日前夕,不少市民选择了放下手机,暂别网络,拿起书本。而桂林市不少书店、民间文化工作室、咖啡馆也“脑洞”大开地举办起了各类读书活动,让这个节日浸润着翰墨的香气。

读书现场:“无声阅读”“最近的阅读”“朗读接力”受热捧

4月22日,是世界读书日前一天。一大早,位于三里店骖鸾路的“荒岛图书馆”馆长小舒就开始忙活起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100分钟无声阅读”的公告后,她有些忐忑又有些期待地看着手机。“我现在担心的就是雨那么大,有没有读者会赶来参加活动?”

下午3点,看到公众号消息的读者们陆续冒雨赶到了现场,这让小舒十分欣慰。在简单的交流后,15名读者从书架上抽下自己心仪的书籍,开始长达100分钟的无声阅读环节。在阅读中,读者们没有交谈、没有翻看手机,只有书本翻页的声音和若有若无的轻音乐声。

小舒告诉记者,“100分钟无声阅读”的初衷,源于她自己的感受和经历。10年前,还是某企业活动策划人的小舒在一次偶然中接触到了咖啡,索性辞职开起了咖啡馆。由于自己喜欢阅读,她便在咖啡馆里放上了不少书籍。但遗憾的是,前来喝咖啡的消费者不是在玩手机,就是聊天,或者只是拿出书来翻看几页就晾在了一旁。好书无人分享、鲜有人享受阅读时光,小舒觉得很可惜。2015年,小舒加入了《城市画报》组织的“荒岛图书馆”公益项目(该项目已在全国各城市发起,目前已有600处“荒岛图书馆”),成为了桂林的“荒岛图书馆”馆长,旨在推广读书和图书交流。目前,她的“荒岛图书馆”里已有600余名“书虫”无偿捐赠的图书共计800册,常年向公众开放。

“这一次100分钟无声阅读活动,也是我想出来的一个点子。平常因为工作或者其他琐事,我们很难坐下来,看完一本书。我希望借读书日的活动向大家发出倡议,放下手机,回归书本。手机上的都是别人的生活,我们还是需要阅读一些有质量的文字来滋养身心。一日两日的阅读,可能并不能带来长进,但日复一日的阅读,在时间的打磨中学会独处,就会看到蜕变。”小舒说,未来,她计划将“100分钟无声阅读”做成一个固定项目,每半个月开展一次,不仅局限于读书日前后。

前来参加活动的蹇秋云,是桂林旅游学院大四学生。虽然不是文科专业,她却十分热爱阅读。“在今天的100分钟无声阅读中,我选取的一本书是林语堂的著作《京华烟云》。早就听说这本书了,但一直没有静下心读。在这本书里,林语堂写出了个人与时代交织的命运,值得一看。”

读者小欧,称自己是“空降”而来,临时参加活动的他,选取了《宋词》阅读了100分钟。“很多人都觉得现代人很难得喜欢唐诗宋词,我不这么认为。经典过了多久都是经典,有穿越时空的美。”

22日晚8时,位于太平路的诗想者工作室&扬子鳄书坊内,也聚集了一批书友。“最近的阅读”活动通告一发出后,原本限定15人来了20余人。按照活动要求,每位前来参加活动的书友都要带上自己最近读到的一本好书,与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郭静,是诗想者工作室负责人之一。她告诉记者,“诗想者工作社”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和桂林书与人文化传播公司一起成立的文化机构。出版了一系列“诗想者”品牌书籍。而成立于2011年的“扬子鳄书坊”致力于出版和推广好书,迄今已策划出版图书200余种,与国内20多家出版社有密切合作。从去年开始,两个文化机构合署办公,推出了一系列好书和文化活动,在读者中有较高的美誉度。

“这一次,我们在读书日前夕举办‘最近的阅读\’活动,一来我们本身就是爱书人、也从事书籍的编辑与制作,对书籍有天然的情结;二来,我们希望能为推广阅读尽一份力。让越来越多的爱书人团结起来。”郭静说。

刘娇,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在读书日前夕,她先后主持了两场“朗读接力”,一场是20日在秀峰区的独立书店——— 众目书店,另一场则是22日晚在扬子鳄书坊内。“前来参加活动的有‘00后’\‘10后’,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学生、医生、销售、编辑、学者,大家职业不同,但爱书的心相同。我们朗读完了一本书,也分享了读书的感悟。倾盆大雨也不能阻挡朗读者的热情。”刘娇说,让她感动的是,在“朗读接力”结束后,她走在途中,有三位白发阿姨手挽手突然用美声唱起了“时光如流水”。“我心动了,一座城市的美,在于人;而人的美,是在阅读、音乐、日常中流淌着的精气神。”

阅读,一场不停歇的自省与自修

“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就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位于五里店9号的独秀书房,正式宣告对外营业。这也是继刀锋、纸的时代、众目书店之后,又一家独立实体书店。书店开业的消息一发出后,不少文艺青年都嚷嚷着赶紧要去“打卡”。

从前几年独立书店“寒冬”到迎来“第二春”,不难发现,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与日俱增。在琐碎与庸常间,书店也成为了暂时逃离的“栖息地”。纸的时代书店负责人陶燕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三月三”小长假期间,书店组织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比如“72小时邮局”“读书分享会”“佳片有约”等,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参加。小长假期间,人流量日均300人次,最高峰的一天迎来了388人次。每日的图书零售额也在1200元左右,咖啡则在600元左右。

桂林书城的副经理徐颖则给记者看了一张码洋清单。清单上显示,“三月三”期间,书城的图书、电子出版物等零售总额达到了23万元,平均每日近6万元,人流量每日达2000人次。读书日当天书城也是十分热闹。

“作为书店的经营者,我们真的很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将阅读潜移默化成一种习惯。不仅在读书日当天翻开书本读一读,在日常时,也可以拿出一本书来读。读书时的你,就是最美的样子。”陶燕说。

新闻推荐

交控集团举行诗词赏析分享会

桂林国税系统举办读书日主题活动育才小学开展“读书月”活动桂林市第十一届“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青年倡议书交控集团举行诗词赏析分享会2018年04月24日星期二首页上一期下一期版面导航标题导航...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