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遗痕今犹在

桂林晚报 2018-04-16 16:32 大字

千年遗痕今犹在wbbt201217.jpgdlrb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首页上一期  下一期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版面概览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遗痕今犹在

 

?在龙隐洞中,有古代桂林人在“三月三”出游的石刻。记者杨力叶摄

■记者杨力叶

最近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世界那么大,只有广西放长假”,说的就是国内只有我们广西人拥有“三月三”的一个小长假。今年广西的“三月三”假日,凑成了5天小长假,全广西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当中,足以令外地人羡慕。那么“三月三”的历史演变是什么样的?记者特意梳理了一下“三月三”的来历,以及古代桂林人“三月三”的风俗习惯,以飨读者。

“三月三”来源于汉代上巳节

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一样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的“三月三”这个节日,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后才形成今天的样子。

据历史学者考证,“三月三”来源于汉代的上巳节。古人用甲乙丙丁等十天干和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互相组合来进行记数,也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等。按照这种方式一个月会有两个或三个巳日,第一个巳日就称为上巳。汉代以三月上巳日为节日,在水边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是汉代的五大节令之一。这一节日在汉代之前,人们就有春季在水边举行沐浴、男女相会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祭祀活动的习俗。早在先秦时期,春季在水边沐浴是人们的一种习俗,在《论语》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弟子曾皙谈自己的治国主张时的理想,并得到了孔子的赞同,这说明当时在河边沐浴是一种高雅的礼俗活动。而春季男女相会这种习俗在先秦时期也十分盛行,在《诗经》305首诗中描述这种活动的诗歌就有15篇。而与以上两种活动相伴随的就是参杂在其中的祭祀活动,祭祀的主要目的是求子,以达到传宗接代的心愿。这些先秦时期的习俗主要集中在春天这个草木萌动的季节,也是相得益彰,流传到汉代,也就成了上巳节的来源。

汉代则将这一活动确定在了三月上巳日这一天,当时的人们把在三月在水边举行的祭祀、沐浴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称为“上巳”。《后汉书·礼仪上》:“三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晋书·礼志》也说:“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这一天,皇帝和百官以及普通民众都会参与到上巳活动之中,举行盛大的宴会,发展成为一种全民性的活动。除了庄重的祭祀活动,汉代的上巳日开始出现了把枣子扔到水里漂浮、将酒洒地以祭祀土地、谈论《诗经》《尚书》以及歌咏等娱乐倾向的活动。

魏晋走向成熟 盛于唐而衰落于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三月三”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将三月上巳日的活动固定在了三月三日这一天,《晋书·礼志》有文字说:“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近代国学大师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认为每年三月上巳日不是一个固定的日期,给节日的开展带来不便,加上三月的上巳日距离三日比较接近,于是就从上巳日改为了三日。

当时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大量的以三月三日为题名的文章,显示这一节日受到文人们的欢迎和热捧。而在水边举行的活动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表现在大量的曲水活动开始兴盛,包括曲水流觞、浮卵(鸡蛋、鸭蛋等)、浮枣、曲水会等,节日的祭祀成分逐渐减少,娱乐化倾向日趋明显。曲水流觞活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甚至成为了“三月三”的标志性活动,最著名的当属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写的曲水流觞活动。娱乐性质的活动逐渐成为“三月三”节俗的主体,祭祀活动反而退居其次了,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张承宗在《六朝民俗》中说:“人们失去了原先的求神祓除灾气的诚惶诚恐,而专注于娱心悦目。”

唐代沿袭了魏晋南北朝三月三日的节期同时继续将节俗进行娱乐化,出现了踏青、泛舟、竞渡、竞射、戴柳等新的节俗,在春日里尽情地踏青游玩,热闹欢腾的竞渡、竞射等节日竞技游戏不仅反映了唐人热情奔放的性格,还折射出了唐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和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唐代“三月三”还形成了制度化,除了举国进行宴饮之外,国家还给予百官节日费用方面的赏赐,在贞元四年(788年)颁布的《三节赐宴赏钱诏》中,三月三日被定位三令节之一,对百官的“节日费”也进行了规定。新节俗的大量涌现,娱乐游戏性质的活动不断增多,“三月三”在唐代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到了宋代,“三月三”开始消沉,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关于“三月三”的记载减少,官方对节日的重视度锐减,甚至取消了节日假期的规定。在宋代以“三月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从数量上来看,远不及魏晋南北朝和唐代那么多,从内容上看,大多是描写春日春光,借景抒情,感叹人生,而没有涉及“三月三”的节日活动情形,可见“三月三”在宋代文人心中已经只剩下节日名称这个空壳了。

对于“三月三”节日在宋代衰落的原因,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研究,有人认为宋代以后寒食节、清明节的兴起是上巳节衰落的重要原因,翁敏华在《三月三上巳节失落之谜初探》的论文里探讨“三月三”衰落的原因为一是理学的压迫,二是上巳、清明、寒食三节的融合。因为清明节、寒食节的节期与“三月三”比较接近,有时甚至相互重合,加上“三月三”产生的新节俗具有的不稳定性,比如踏青郊游活动并没有固定在“三月三”,在春天的其他时期也可以进行,热闹的竞渡活动也成为后来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个节日互相融合,从而削弱了“三月三”的独立性。

下转20版

新闻推荐

雁山区扶贫领域“拍蝇”首季立案12件

本报桂林讯“没想到被别人侵占的补贴还能追回来……”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付中村村民周瑞锦领回被原村委会主任周某私自侵占的2600元粮食补贴时,兴奋地对乡镇纪委干部说。去年以来,雁山区强化精准监...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