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人”网上祭祀

桂林晚报 2018-04-06 12:32 大字

“忙人”网上祭祀wbbt201217.jpgdlrb  2018年04月06日 星期五 首页上一期  下一期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版面概览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忙人”网上祭祀

 

网络祭祀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利,也是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之一。图为4月4日,龙胜一所学校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讯员吴生斌谢永爱摄

网络祭祀,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祭正逐渐发展壮大,同时,这也是网络赋予清明祭扫的一个时代特色,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法现场祭扫的“忙人”,通过网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哀思。

网上祭祀逐渐成风气

所谓网络祭祀,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现实的墓地“转移”到电脑网页上的新兴祭扫方式。逝者家属通过注册网祭平台账号,可以建立起逝者的电子“墓园”,同时建立起包含逝者简介、照片、视频等内容的电子档案,以便可以永远且随时随地怀念逝者。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有众多网祭平台,譬如天堂纪念网、烛光会、全球祭祀祈福网、中国清明网、祭拜网等,早在清明到来之前,已经有不少人留言、送花表达思念之情。据悉,从2000年第一家网祭平台注册开始,距今已有18年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4万家网祭平台。

整体观察发现,大部分网祭平台都是收费的,建馆、送祭品等都收费,真正公益的免费祭祀网站很少。网络祭祀与传统的祭祀方式相比,可以便捷、永久地随时随地怀念逝者,同时也符合目前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不污染环境,还可以人性化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网上祭扫不仅仅是在线上进行祭拜,近年来兴起的“代客扫墓”等人工服务也逐渐发展成网络新业态,提供代扫、代烧、代送花等服务,且提供照片或者视频直播,但要价较高。去年,本报也曾关注过“代客扫墓”的桂林市场。不过,这样的服务整体来说仍然是“有价无市”。

总之,近年来,每逢清明节都会发出网络祭祀的倡导,过一个“开明清明”。网络祭祀作为一种新兴祭祀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推崇,不仅是采用网祭平台,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新媒体等网络平台,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感恩和敬仰,追忆故人生前的感人故事。

提供贴心网祭服务

记者观察发现,目前,许多网祭平台提供了贴心的祭扫服务。

许多网祭平台在墓园设置方面,都采用3D高级全仿真三维立体场景,效果真实,献花敬酒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采用flash专业动画软件制作祭拜动作,形象较为逼真。

记者打开一家叫全球祭祀祈福网的网祭平台,点开了一位逝者的网上墓园,该墓园网页设计与现实墓园一模一样,墓地周围种植有花草树木,同时设有墓碑等,还有香在烧着。一旁还有丰富的祭祀物品,比如供花、供果、饮品、礼品、供烛、供香、冥币等35种选择,只需要花费不同的充值福币,即可放在墓园上进行祭拜。

此外,在该墓园网页上显示着逝者的相片、出生日期和逝世日期、墓园号码,还有特殊纪念、历史相册、纪念文集等栏目,以供家属建立更详细的逝者纪念档案。

网站同时配备有二维码,祭扫者只需要扫码即可祭拜,非常便利,而且也开发提供了语音祭祀,以此弥补家属不能像在墓前那样跟逝者说话,周到贴心。

一家叫烛光会的网上祈福祭奠平台还将纪念馆建在微信中,只需微信关注公众号“烛光会”,就可为逝去的亲友,免费创建一个烛光纪念馆,永久保留生前的音容笑貌,并随时随地通过微信祈福留言。同时,还可以发送纪念馆到朋友圈,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共同祈福。

很多人爱“网祭”

古代时,常有植树怀念先人的传统。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目前清明节“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再加上路途遥远,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流动性大等因素,许多人不能回到家乡祭祀,众多原因导致网络祭祀满足了离家者祭祀先人的愿望。

“我们在网上建了个墓园纪念馆,建立了母亲的电子纪念档案。”在国外旅居多年的桂林人陈清花通过微信告诉记者,母亲逝世多年,自己在国外,清明节也无法回家祭扫,都会托家族亲属代扫,后来听说网上有祭扫平台,就叫家里年轻人帮忙建了一个,平时重阳节、母亲忌日都会在网上祭祀,跟她说说家里的情况,也表达一下自己不能回家祭扫的愧疚之情。

在各家网络祭祀平台上,最为受欢迎的还是名人纪念馆、宗祠纪念馆等公祭平台。记者观察到,“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纪念馆,还有革命英雄烈士纪念馆,都有很多网友送花、送祭品。

“在重大的自然灾害中,一些人全家都不幸遇难,作为网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清明为其点根蜡烛,送点祭品,以此来寄托哀思。而对于烈士,我们很难有机会亲自到墓地祭拜,也只能在网络上表达心意。这就是网络祭祀的优点,可以跨越空间。”市民秦山河说。

恰逢清明时节,朋友圈里流行着缅怀·致敬广西公安英烈的微信链接,悲凉的哀悼音乐将我们带入怀念的情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公安机关共有81名烈士和362名因公牺牲的民警,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本地市民转发,并在微信链接上为逝去的公安英烈献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网祭平台发展快20年了,但由于传统的祭祀方式在人们心里仍根深蒂固,目前选择网络祭祀的大多是年轻人,而且有些人即使进行了网络祭祀,也还会选择去现场祭拜。

网络祭祀也要讲文明

在网上怀念故人、革命先烈之时,也需要秉承文明祭扫之风。

记者在浏览众多网祭平台时发现,一些网站留言版块由于管理不善,一些不恰当的留言仍然保留在页面上,没有后期管理人员维护。虽说在网上祭扫可以进行献花、点烛、留言,将自己的哀思表现出来,可以跨越时间、地域,为逝者、革命先烈,还有重大灾害的遇难者寄托一份哀思,但留言必须有分寸,不可口无遮拦。

清明祭祀,本意是怀念逝者,都是在表达人们内心中的一份情感。无论线上线下,祭扫都应该提倡文明风尚,这样才不会违背我们的初心。

记者刘舒慧

新闻推荐

广西首个版权保护文化创意产品在桂林市诞生桂林文创企业版权登记大幅上升

雁山区举办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工作培训班桂林著名画家谢天成在常州举办画展象山区开展校外托管机构整治桂林文创企业版权登记大幅上升产妇腹中胎儿发生“脐带脱垂”全州企业家反哺教育事业2018年04...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