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元勋蒋翊武殉国105周年 政协委员提案命名“翊武路”

新湖南 2018-04-05 17:18 大字

今年是辛亥首义元勋、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蒋翊武英勇就义105周年。为慰藉英灵、还蒋翊武应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弘扬以身许国的湖湘精神,清明节前夕,长沙市芙蓉区政协委员张宸睿提案,建议将岳麓山公园南门外的登高路及往山上的西延路更名为“翊武路”。

蒋翊武 本文图均为 新湖南客户端 图

“辛亥首义元勋“盛名沉寂””

蒋翊武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出生于澧州(现常德澧县),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在武汉创办革命团体“文学社”,并任社长。以此为基础创建革命武装,矢志推翻满清政府,积极谋划武装起义。1911年9月14日,组成统一的“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推为“总指挥”。10月10日前夜,他以首义总司令名义下达十条十款起义命令,武昌城内枪声骤起,延续数千年的君主帝制轰然倒地。这一天,成为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分水岭。1913年,蒋翊武回湖南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抵达广西,拟继续策动反袁。途径全州时被捕,押至桂林,是年9月9日被袁世凯密令杀害。1916年7月,蒋翊武灵柩迎归湖南,葬于岳麓山上。武昌起义以引发全国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威力震惊中外,被孙中山称为“武昌首义”。直接组织领导者蒋翊武被孙中山赞为“开国元勋”,历史研究者亦视他为“武昌首义第一人”。

岳麓山蒋翊武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宸睿表示,每年清明节时,他都习惯于上岳麓山走走,近距离感受这座“辛亥革命英烈山”,瞻仰蔡锷、黄兴、蒋翊武等辛亥志士的墓碑。他觉得,相比于蔡锷黄兴,“辛亥首义元勋”蒋翊武相对“盛名沉寂”。“我认为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蒋公殉国的时候还非常年轻,不到29岁;二是他创办的“文学社”,在他殉国后群龙无首,后续发展不如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顺利,会员后来身居高位者不多。三是各革命团体整合成的国民党派系林立,一直有淡化“文学社”历史作用的倾向。种种原因,使得辛亥革命第一人的蒋翊武,历史上并未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地位。我个人认为,就历史作用而言,他与黄兴、蔡锷相比毫不逊色。”

岳麓山翊武亭

“长沙应该有条“翊武路””

在提案中,张宸睿建议将岳麓山公园南门外的登高路及往山上的西延路更名为“翊武路”。他表示,以英烈的名字命名道路,是纪念英烈、激励及教育后人的传统做法之一,行走在以英烈名字命名的道路上,行人即使之前对其不熟悉,也会出于好奇去了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此前,在蒋公就义的桂林市和他的家乡澧县各有一条“翊武路”,但在湖南的省会长沙,除了人们熟知的“黄兴路”、“蔡锷路”外,还没有一条堪与蒋公的历史地位相称的“翊武路”。采访时,张宸睿表示:“建议将登高路更名,一是考虑到岳麓山与辛亥革命的密切关联,可以说“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游人在登高踏足的时候便能了解这条路的来历;二是相对于闹市区的其他干道,将登高路更名相对实际一些……”

提案中,张宸睿同时建议在岳麓山打造“辛亥革命文化园”。辛亥革命时期,为纪念革命烈士,国家在岳麓山上为众多的烈士修建墓碑,“以我一山葬国魂”,岳麓山成为名副其实的“辛亥革命英烈山”,岳麓山墓碑也成为辛亥革命记忆的一种实物象征,成为国家向民众宣传辛亥革命意义记忆史实的重要裁体,极具民族主义的象征功能。尤其是蔡锷、黄兴、蒋翊武等人的墓葬,彰显着这座山的厚重。建议以相对较近的蒋翊武墓及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为核心区域,建设辛亥革命文化园,与已建设好的抗战文化园“遥相呼应”。

相关链接

以英烈之名:它们都以“翊武”为名

【岳麓山“翊武亭”】

“半山亭”更名“翊武亭”

岳麓山“翊武亭”位于岳麓山半山腰,其名字几经变换,先后被称为“半山亭”、“蒋公亭”……至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时终于确切命名为“翊武亭”。

1916年,湖南省议会拨葬费银币一万二千元,将蒋翊武遗骸公葬于岳麓山,家乡人民为他营造了汉白玉塔墓。而其墓旁的一座“半山亭”,风雨中陪伴烈士尸骨上百年,不少百姓都称其为“蒋公亭”。上世纪50年代,有人担心“蒋公”之名会被误为指蒋介石,便仍旧改叫“半山亭”。为了缅怀先烈,尊重历史,2011年10月1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文(湘政函[2011]21号)将蒋翊武墓旁的“半山亭”更名为“翊武亭”,并被确定为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桂林“翊武路”】

桂林市翊武路

广西桂林的翊武路,南起榕湖北路,向北一直绕过鹦鹉山,向东至中山北路,全长约2.6公里。

翊武路的命名和蒋翊武有着密切的关系。1913年,不到29岁的蒋翊武在桂林被捕,并于同年9月9日被杀害于丽泽门外,1921年,孙中山亲往桂林凭吊并立碑纪念,嘱咐胡汉民为蒋翊武写传略。

【广西桂林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

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

广西桂林市翊武路南段(原丽泽门外),有一座塔式青石建筑,正面刻孙中山手书:“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落款为“孙文敬题”。两侧及背面由胡汉民先生撰写的碑文:“蒋公翊武,澧县人,笃志革命。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以武昌防御使守危城,却强敌,事定即引去。当道麋以官爵不受。癸丑讨袁,将有事于桂,至全州为贼将所得,贼酋阿袁氏旨,遂戕公于桂林丽泽门外。今年冬,大总统督师桂林,念公勋烈,特为公立碑。而命汉民书公事略,以昭来者。公之死事与瞿、张二公不同,而其成仁取义之志则一也。中华民国十年十二月胡汉民谨记。”碑文呈朱红色,行书字体,庄严而肃穆。

这是孙中山1921年北伐途经桂林时,追念蒋的革命功绩,亲往就义处凭吊,“特为公立碑”,并指示胡汉民“书公事略”。孙中山题词落款中一个“敬”字,饱含真情。据查证:“孙中山在对众多革命烈士的封号中,惟有蒋翊武享受“开国元勋”的殊荣。”

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12日,纪念碑向西移了20米,从东侧“搬”到西侧。在纪念碑周边修建了蒋翊武纪念园。

【常德澧县“翊武影剧院”、“翊武路”】

澧县翊武路

1985年9月9日,湖南省政协、澧县政协在澧县县城澧阳镇影剧院联合举行纪念蒋翊武诞辰100周年大会。会后,中共澧县县委、县政府同意县政协的建议,将澧县影剧院命名为“翊武影剧院”,东西大道(即原来的桃宾路)命名为“翊武路”,以示永恒纪念。

澧县翊武影剧院 资料图

【常德澧县“翊武公园”】

澧县翊武公园

2012年,澧县开展系列活动纪念蒋翊武。将县城西区原墨池公园易名为翊武公园,并在其中新增翊武台,该公园总面积190亩,总投资7000万元,公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人们提供一个瞻仰纪念蒋翊武、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场所。

【常德津市市“翊武中学”】

津市市翊武中学

学校坐落于津市市渡口镇的东山上,成立于抗战最艰难时期的1943年,由归国华侨、湘鄂教育视察专员许和钧先生遵循辛亥革命先驱、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遗愿所办。

1951年初,学校易名为省立翊武中学,并一度跻身于全国五百所重点中学之列,同年更名澧县第三初级中学;1968年,改称澧县渡口公社五七中学;1969年,更名澧县渡口公社中学;1981年易名澧县渡口翊武中学;1983年,更名为澧县翊武中学;1985年因行政区域调整,学校改称津市市翊武中学。 

(原题为《辛亥首义元勋殉国105周年 政协委员提案命名“翊武路”》)

新闻推荐

奶奶的“甜蜜”小手帕

名字里饱含着外婆的期盼奶奶的“甜蜜”小手帕2018年04月04日星期三首页上一期下一期版面导航标题导航版面概览3上一篇放大缩小默认奶奶的“甜蜜”小手帕“小时候,淘气的我向奶奶要钱买糖吃,她总会...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