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丑陋的旅行者

兰州日报 2018-03-14 03:48 大字

□曹文生

年关,卖荸荠的人多了。

父亲出门,看见黄昏里,一个人,挑着担子,前面一篮子荸荠卖完了,后面的一篮子,剩下一半。

这荸荠,粒粒饱满。

只是,它们样子较丑,一团漆黑,似乎这样的食物,无人偏爱才对。

但是,如果剥了皮,这东西倒是晶莹了,凝如细脂。白,且嫩。

或许,这颜色应该是美人之色,白嫩,有光泽,据说郁达夫的夫人王映霞,有“荸荠白”的雅号。

如果不剥皮,这荸荠,颜色暗哑。

清代人唐岱《给事发微》云: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也!这丑陋的食物,还描绘出如此诗意的文字,是不敢想象的。

荸荠,是年关必需品。

每一户人家,都会买一些。

有些人,清水煮荸荠吃。最主要的还是蒸枣花要用。说起枣花,或许是河南人的特色,最算河南人,有些地方也不知它到底是何物?

这枣花,做法简单,用面打底。上面盘踞一些飞鸟、花草。这在陕北,叫做面花,然而在中原,却叫枣花。听名字就知道,这面食本来是用枣来点缀,枣太贵了,买不起,便用这荸荠代替了,荸荠占领了中原。

枣花,代表一种礼节。

闺女,回娘家,枣花是头一等重要的礼物,没有枣花,父母大多不高兴。荸荠,就充当枣花上那些花草虫鱼的眼睛。好看,且有食欲。

荸荠,在河南,是一个大词。似乎,它与春节之间,关系密切。试看,中原人,躲在家里,吃着荸荠,盼着年,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翁偶虹先生在《北京话旧》里说:“除夕黄昏时叫卖‘荸荠\’之声,过春节并不需要吃荸荠,取‘毕齐\’之谐音。”

北京,国之都,城里面的人,也吃荸荠,这多少和老家,有些相似,只是他们不需要吃荸荠,取一种祝福,表示年货已办齐,而故乡,荸荠也多是在最后时刻去买,不知这中间有多少文化的暗合性。

在故乡,它有另一个名字。

地梨,或地栗。我也不清楚,只是发这个音。或许称地梨更合适些,它汁液饱满,犹如脆梨。

翻看书,我找到了它的源头。

古称凫茈,《尔雅》里记载,因凫鸟喜食而得名,到底凫鸟为何物,不得而知,只知道它有了这个文雅的名字。又因为它形如马蹄,故称马蹄。

其实,我觉得荸荠,看起来虽丑,入画却俏。无论是紫砂的荸荠壶,还是画中之荸荠,皆美。

你看,画中之荸荠,最上面,几瓣尖芽,如鸟喙突出,意趣

横生。

这是文人关注的事,于我而言,最关注的,莫过于吃。荸荠,到底滋味如何,看一下记载就明白了。

在江南,它和芡实、茭白、莲藕、水芹、慈姑、莼菜、菱角,一起称为“江南水八仙”。在中国,“八“似乎是一个吉祥的数字,神仙中的八仙,个个有故事,不知道这八仙,有无。

我吃荸荠,生吃居多。

吃一口,白的汁,顺嘴流下。这乳汁,甜甜的,且入口有后味。

文人喜欢吃它,似乎和老百姓一个水准,或许是好东西,不分阶层,人都爱之。在清代诗人赵翼《晓东小岩香远邀我神仙馆午饭》里写道:“君不见,古来饥荒载篇牍,水撷凫茨野采蔌”,里面就写到了荸荠。只是,这描写的文字,有些说理成分。并未说道它的好处,是否美味?

荸荠的名声,得益于文人。它被现代作家所推崇,譬如鲁迅、周作人。这两个从江南水乡鲁镇走出来兄弟,同样作为文人,都喜好荸荠。

鲁迅在文中记载:“桂林荸荠,亦早闻其名,惜无福身临其境,一尝佳品,不得已,也只好以上海小马蹄代之耳”,这文学巨匠,可见对荸荠的钟爱。这先不说,作家萧红,去鲁迅家做客,多次看见他家,悬挂着风干的荸荠,似乎这鲁迅,有了荸荠瘾。

周作人,在《甘蔗荸荠》里: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这生动的文字,形象地把一个乡下的孩子,协同荸荠一起在记忆里复活。

那时候,姑娘的辫子,通常朝天扎着,着一身红衣,犹如神话里的善财童子,惹人怜爱。

入冬,一盆清水,一捧荸荠,足矣!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道:“曼桢来到世钧的家里,曼桢穿的少,冻得瑟瑟发抖,世钧拿自己的细绒线衫给曼桢披上,两个人在煮荸荠的火盆旁对坐,一边听瓦钵里荸荠咕嘟咕嘟地响,一边剥热荸荠吃”,这火盆,荸荠,让我想起了豫东平原。

太冷了,父亲劈好柴。

母亲,往火盆里加柴,火盆上,一盆清水,诸多荸荠。一群孩子,等待咕嘟咕嘟的响声,眼巴巴地望着。

熟透了,一片咀嚼声。

儿时,最好听的声音,不是音乐,而是火盆煮水的咕嘟声。

我最喜欢的散文家,是汪曾祺,他在《受戒》里,也有关于荸荠的介绍,只是极简洁。

“小英子踩了荸荠回来,田埂上留下一串脚印,小和尚海明看了,心都乱了”,这乱心的人,多年之后,成了我。

每次看见荸荠,心便不能安定,定会想起故乡来,想起一头白发的母亲。故乡,无荸荠。但荸荠,也入心已久。

新闻推荐

2018年桂林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昨举行4000多干部群众植树3万余株

昨天是第40个全民义务植树节,桂林市4000多名干部群众,赴5城区参加桂林市2018年“兴水利、种好树、助脱贫、惠民生”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种植乌桕、秋枫、桃树、柳树、红枫等多个品种3万余株,为城市又...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