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微信聊工作 警惕“雷区”多

桂林晚报 2018-01-29 12:17 大字

日前,一篇名为《微信上别人问你“在吗”,该怎么回答?》的文章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其中不少人表示,这个问题确实让人尴尬,特别是收到不熟的朋友或同事发来这样的消息时。其实,当微信与工作产生交集时,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很容易让人感觉不适。用微信聊工作,这些“雷区”你踩到过吗?

雷区一:擅自公开聊天内容

部分受访者表示,无论是被截图发在朋友圈,还是私下传给其他人,微信聊天内容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公开是最不能忍受的事。

魏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除了部门工作群之外,她和几个关系较好的同事还建了个小群,常常在群里拉家常、聊八卦。原本有聊得来的同事是件值得开心的事,但其中一位同事的做法却让她不太高兴。

“有一次我们在群里开玩笑,有位同事不知道是觉得太有意思了还是什么原因,竟然截了图发在朋友圈里。”她告诉记者,随后她就看到了部门和单位的其他同事在下面评论,这让她非常尴尬。“即使和工作无关,有些话也只能私下说说,如果被所有同事知道就很不妥。这个同事发之前也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群里其他人都有被‘卖\’了的感觉。”

雷区二:长语音讨论工作

象山区某房地产公司的文员胡女士则表示,同事通过微信语音与她聊工作是她比较反感的行为。

“微信当然可以用来商量工作,但如果有什么要紧事应该直接打电话沟通,而不是发来一长串的文字或是语音。”她告诉记者,她有一位同事似乎非常不喜欢打电话,除非是特别紧急的事情,否则其他时候一律都用微信来沟通工作事宜。“有时候事情比较复杂,他就会发很长的语音来说,而且一发就是五六条,让人完全不想点开来听。”

胡女士说,工作时她通常都会登录微信网页版,此时如果收到语音消息,就必须专门接上耳机听对方说了什么。“我觉得这样很耽误工作效率,也会打断手头上的工作,还不如一通电话来得简洁明了。”

雷区三:自作主张拉人入群

微信中除了好友之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团体”,也就是群聊。这些群聊之中,有些是当事人自愿加入,也有一些是不明不白就被人拉进去的。

蔡女士在七星区一家科技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在参加了几次相关的沙龙活动之后,她认识了几位同行并互相加了微信。之后,她就被拉进了一个人力资源经理的微信群中。“群里的人我大多都不认识,但想着都是同行,以后说不定能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就没有退出。”

她告诉记者,后来她又陆陆续续被拉进了3个这种类型的群里,时间长了,她发现群里几乎很少讨论工作,而且多数人也不会说话,只有几个互相熟悉的人每天在里面聊些家长里短。“因为是朋友拉我进去的,我也不好意思退出,可是这些群对我的工作也没有太大帮助,反而要经常看其他人闲聊,只好设置成了消息免打扰。”

记者唐霁云林扬

新闻推荐

桂林三产品获生态原产地保护

本报讯(记者林扬唐霁云通讯员覃幼凌)昨日,记者从广西桂林检验检疫局了解到,为运用国家生态原产地品牌培育辖区生态产业,增强外贸企业竞争新优势,桂林检验检疫局积极助力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申报生态...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