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桂林首幅本土生活场景绘画长卷:展现传统桂林米粉文化

桂林日报 2018-01-25 11:08 大字

王伯杨(右一)、王丽(左二)为参观者讲解《桂林米粉历史文化图卷》的绘制过程。

《桂林米粉历史文化图卷》的片段。

□本报记者陈静实习生黄丽娴文/摄

说到绘画长卷,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历史名画。随着《国家宝藏》栏目的热播,透过荧屏,我们得以一睹传世名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的真容,这些长卷气势恢宏,将城市盛景、曲折故事通过长卷展示出来。近日,记者了解到,广西师范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的3位老师绘制完成了一幅名为《桂林米粉历史文化图卷》的5米长卷,展现了传统的桂林米粉文化。据了解,这是桂林市首幅描写桂林本土生活的绘画长卷。

十图景浓缩桂林米粉故事

1月20日,记者在桂林本土生活采集馆看到了这幅《桂林米粉历史文化图卷》,装裱精美的画作徐徐展开,里面各色人物活灵活现,有光着膀子榨团出粉的小伙,还有正在磨米浆的老者和妇人……这些如今难以见到的传统手工制作场景跃然纸上。

“我觉得桂林米粉是桂林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符号,所以选择了米粉作为绘制对象。”作品的创作者之一、广西师范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王伯杨介绍。

王伯杨说,这个创意由来已久,去年10月刚好和桂林本土生活采集馆合作,他才把构思了两年的想法形成方案并付诸行动。

在创作中,该研究所的王丽老师负责人物的绘制,而伍泊森老师负责山水风光的绘制。现场,王丽给记者讲解了长卷人物绘制的过程:“从右到左画,先用铅笔做底确定人物的位置,再勾勒线条,着色,着色视情况而定,一到三次不等,直到人物完成……”

王伯杨说,这幅长卷表现的内容分为制作和食用米粉两个部分,一共10个图谱,有27个年龄、神态各异的人物。制作米粉部分的图谱有泡米磨浆、将米浆滤水揉团、蒸团舂杵、榨团出粉过开水和煮卤水、炸锅烧等;食用部分则是一人一猫的大快朵颐图和三斋打擂场景。画面中的桂林山水也十分具有神韵,绘有象山、塔山、叠彩山等代表性景点。

最难在于合理再现历史场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幅画卷无论是构思还是制作过程对于主创人员都是充满挑战的。

首先是画卷人物年代的选择,要参考历史和现实因素。“本来想选唐宋的,唐宋时期的衣服很漂亮。”王伯杨说,并拿出手机展示里面保存的唐宋版本的草稿“你看,很华美。但是充满仙气,不像干活的人了。”

“因为服装花纹图案的复杂性,如果绘制唐宋版本的画卷,费时费力,可能要画一年。”王丽说,后来从地域性、真实性的角度考虑,他们选择了年代较近的明清。

其次是考虑到场地问题,所以原本预想的10米长图也改成了5米;再次是手工米粉制作过程的还原。王伯杨告诉记者:“我们这一代人已很少有人了解手工米粉,所以制作过程的动作还原要参考很多历史文献,要筛选出那些真正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内容。”庆幸的是,关于米粉制作的设备,在一些偏远的县乡还是能找得到。为此,他们前后多次下乡寻找线索。

“人物动作是比较难画的,不仅要考虑到服装、表情等,还要考虑到人物动作的自然性和连贯性,为此有时甚至要找人来摆动作。”王丽说,一幅长卷,难点在于将画面之间的关系连在一起,人物、工具、山水之间要连接得当,有流畅的画面感。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在构图过程中要拟大量的草稿。“画错一点就要重来,我们为此花费了不少纸张,难怪在以前只有宫廷画家能有钱画长卷。”王伯杨笑着说。

“我们创作的出发点是尊重历史、结合典故和故事,传达生活韵味。”王伯杨告诉记者,以后会做一个系列的桂林历史文化生活图卷,米粉制作是其一,将来还会画油茶制作、三花酒制作等。

新闻推荐

工商联合计量部门突查电子秤中山南路商铺、市场5台电子秤“被下岗”

工商和计量人员突查中山南路商铺的电子秤。通讯员秦文琴摄本报讯(记者阳颜通讯员秦文琴)“足斤秤”加“星星”,“黑心秤”减“星星”。23日,记者从象山区工商局了解到,为了确保市场诚信“星级”评...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