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漓江保护利用步入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桂林日报 2018-01-15 12:04 大字

(上接第一版)除此之外,漓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游船污染物的排放监督管理工作更是有了制度规范。2017年5月,《桂林漓江旅游客船污染物监督管理规定》颁布实施,漓江上的游船、排筏航行以及游船的污染物排放都有了明确的要求。

2017年12月底,全市江河湖库全面建立河长制,形成覆盖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共落实县级以下河长2912名。到2020年,不仅仅是漓江,桂林江河湖库的整体水系将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管理保护目标。

重拳整肃:出击“四乱一脏”依法治理漓江生态环境整治

2017年,对于桂林的生猪养殖户来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2016年底,桂林全面启动中心城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确定整治工作分为3期展开,中心城区禁养红线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将会被分批关停整治。这一政策的落地意味着桂林市畜禽养殖业将面临拐点,开启以环保为门槛的时代。

整治养殖业污染仅仅是桂林市“四乱一脏”专项整治的一部分。针对在漓江与漓江沿岸乱建、乱挖、乱养、乱经营、环境卫生脏这类破坏漓江生态环境的行为,今年,在漓管委的部署下,灵川、象山、七星等各个县区以及渔政、公安、海事等部门持续加压,向“四乱一脏”宣战。以象山区为例,今年该区专门成立了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区城管大队共依法拆除漓江沿岸鱼餐馆25家,取缔、清理养鱼网箱38个、收缴渔网地笼453条。

生态修复:漓江两岸“受伤”山体重披“绿装”

2017年,不仅在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上做了大量努力和付出,以采石场为重点的漓江沿岸生态修复工程收效也格外引人瞩目。

2016年5月以来,桂林市把漓江流域采石场生态破坏问题工作作为桂林市当前的头号工程来抓,根据“一场一策”的要求,采取了场地平整、危岩清除、边坡治理、挂网、种树种草等措施,因地制宜制定“复绿”方案。一年多时间里,相继投入资金约2.58亿元,复绿面积达136万平方米。高新七星区境内的佳兴采石场,原本因为开采面积过大,造成了山体出现多处“伤口”。在一年多时间的复绿工作后,已经有了良好的绿化效果。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21家关停的采石场生态修复成效逐步显露,漓江两岸裸露的山体正在重新披上“绿装”。

新闻推荐

市人大代表继续分团审议期待更多民生建设惠及更多市民百姓

本报讯(记者周文俊陈娟张苑李慧敏陈静)1月12日上午,参加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继续分团审议。大家围绕旅游发展、医疗卫生、生态保护、城市建设、教育、健康,特别是与民生福祉息息相...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