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珍藏茶器近千件 多次直奔产地定制杨戊夕:爱屋及乌的“茶器控”

桂林晚报 2018-01-10 13:38 大字

杨戊夕的工作室墙壁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茶器。

对于不少饮茶爱好者来说,茶器是增添品茗乐趣的重要道具,茶杯、茶壶、茶碗、茶则、茶盏等饮茶用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了基本的使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家住瓦窑附近的年轻姑娘杨戊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因为喜欢喝茶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收藏茶杯、茶壶,为了追求这个爱好甚至不惜直奔产地定制,时至今日她已经收藏了700多个茶杯和200多把茶壶,堪称是重度的“茶器控”。

●“杯具”砌满墙幸福油然生

5日,记者在瓦窑附近的一间茶艺工作室见到了33岁的杨戊夕。

除了茶叶罐外,工作室内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茶器。在靠近大门的两面墙上,密密麻麻地摆放了几百个茶具,以茶杯为主,还有不少茶壶。茶杯有青瓷、白瓷、黑瓷、彩瓷,还有玻璃杯、琉璃杯,形状也不一样,有小茶盏,也有六方杯、斗笠杯、撇口杯、高足杯等等,茶壶有紫砂壶、柴烧壶等等。这些茶杯和茶壶,有的色泽温润如玉,有的晶莹剔透如冰,有的则镶金带银显得贵气十足。

“茶器要学习的知识并不比茶叶少,国内制作茶器比较有名的地方有景德镇、宜兴、龙泉等,每个地方的工艺都不一样。就拿景德镇来说,它制作茶具的工艺主要是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每一种都很有特色。”站在茶器墙前面,杨戊夕每拿起一个杯子或壶,都能对它的制作工艺和背后的人文历史侃侃而谈。

杨戊夕说,器物本身蕴含了历史、工艺、文化、审美几大要素,泡茶人选择的茶器,其实就是这个人审美和对茶的理解的体现。对于喜欢喝茶的人来说,不同的茶器能带给人的精神体验是不同的,直接把茶叶倒进普通的玻璃杯里注水后“牛饮”体验的是喝茶的畅快感,而把一个个精致的茶具放在茶盘里,慢慢用小茶盏品味,感受的是茶香带来的闲适感。

茶器的不同会带来心境的不同,也会让茶的味道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杨戊夕拿出一个琉璃杯和一个普通的玻璃杯,然后给两个杯子同时倒进茶汤,记者端起品尝,发现味道确实不一样:琉璃杯中的茶汤柔和,玻璃杯中的则略显苦涩,而形成这种口感差异的原因和两种杯子的材质有很大关系。

●到产地定制茶器已收藏近千件茶器

不少朋友觉得,无论是饮茶还是收集茶器,都有点像中老年人的爱好,和她33岁的年龄不太相符,但杨戊夕不以为意,自从十年前掉进茶器的“坑”后她就很难跳出来,而是越陷越深。

十年前,杨戊夕在杭州一家公司负责外联,无论是友人闲聊还是商贾议事,桌面上总摆着泡有龙井的茶杯。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杨戊夕硬着头皮钻研龙井茶的知识,随着了解越来越深入,慢慢的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寻求,而对茶器的热爱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即便从杭州碾转北京又回到桂林之后,她的兴趣还是没有任何消减。

因为喜欢茶器,杨戊夕还会前往景德镇、龙泉、宜兴等茶器的产地进窑看器、找人定制。“真正去到窑里,才知道一款好的茶器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多么的高。烧制茶器的手艺人对窑、对釉、对胎土、气候温度变化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用繁复的工艺把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全都通过一件小小的器物表达出来。”

令杨戊夕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去著名的青瓷之都浙江龙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跑进了“龙泉三杰”之一李震(当代龙泉青瓷烧制的杰出代表人物)的工作室,没想到真的见到了李震,杨戊夕壮着胆和对方聊了聊,聊文艺、聊茶具,意外得到了对方的欣赏。“准备离开的时候,他随手就把桌旁的一个花瓶送给我了。”杨戊夕从书柜里拿出那个花瓶告诉记者,这种花瓶一般会被插上花放在茶桌上点缀,而她带回家后非常珍惜,舍不得拿出来用。这个奇遇也算是收藏茶器中一个美好的回忆。

时下,杨戊夕不仅收藏茶器,还和很多喜欢茶文化的朋友一起办茶艺沙龙。在沙龙中,她经常会拿出很多自己收藏已久的茶器,一件件地向友人展示,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满足而自豪。

记者高磊盈文/摄

新闻推荐

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本报讯(记者邱浩)1月9日下午,桂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在市直机关小礼堂接待室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主持。自治区党委派出以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