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何定性孩子爱打“小报告”?

桂林晚报 2017-12-18 13:12 大字

■记者苏文娟

“老师,你看他又讲话……”“老师,红红把画画歪了……”“老师,子轩打我……”“老师,今天一博没有交作业……”只要进入学校,除了叽叽喳喳的吵闹,你总会听到这些类似“小报告”的东西,孩子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有的是检举别人不合适的行为,有的是为自己伸张正义,还有的带着那么一点帮助老师维护秩序的意思。

小报告“花色多样”,对于小孩子还很童真的这些小报告,有些家长表示认可,认为是孩子的一种互动;有些家长则不认可,觉得一些孩子可能无理取闹。那么老师对此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处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又应该怎么分情况对待呢?

实例

小小姑娘爱打“小报告”

晓雯在七星区一家幼儿园工作,最近她和王妈妈的沟通有点多,或者说两人都在焦虑一件事。王妈妈是晓雯班上可可的母亲,可可是个5岁的女孩子,活泼好动,话也很多,还特别喜欢管闲事。“今天跟我报告哪个小朋友睡觉没有脱袜子,明天又说有个小朋友没有穿园服来。”晓雯回忆,“大家在一起画画时,可可心思也不在画上,总是左看右看,然后告诉老师,谁的画笔拿错了,谁的颜色填错了。”晓雯觉得,可可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也渴望和老师交流,但有些时候,可可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打小报告”上,导致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做完。

对于晓雯老师的看法,王妈妈深有同感。她说,女儿可可从会说话后就是个话痨,整天什么都说,他们夫妻俩上班不在家时,可可就和爷爷奶奶说个没完。王妈妈刚开始觉得这是个好现象,说明可可语言能力强,性格也好,但过了一段时间,王妈妈就发现了晓雯老师说的问题,“她自己的事情经常做不完,因为她关注着别人,一发现问题就告诉老师。”王妈妈也经常发现可可拿着半成品画回家,“画没画完,却告诉我隔壁的小朋友把红色填成了绿色,她告诉了老师。”为此,王妈妈和晓雯老师在商量对策。

作为男孩的妈妈,韦女士也在发愁这个问题。儿子小恒已经上二年级了,也是个“话痨”,“经常跟老师反映同学们的情况,同学们都说他打小报告。”韦女士说,后来老师让他当了学习委员,“他更热衷于跟老师‘沟通\’了,甚至有一次他还跟老师汇报,在小区看到同学遛狗不牵狗绳。”韦女士说,刚好两家人认识,搞得挺尴尬。韦女士也搞不清楚,对于孩子打小报告的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调查

“打小报告”的行为是对是错

韦女士之所以这么焦虑,因为她比较反对孩子们打小报告,“我觉得,有大问题就应该大家开诚布公解决,不仅孩子们要参与,学校的老师和领导也要正视。”韦女士说,“反而一些小事,我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再找老师。”韦女士还认为,如果频繁地跟老师汇报工作,很容易让孩子们之间失去信任。跟韦女士一样,接受采访的周先生也是这样认为,他觉得,低年龄孩子本身心智就在发育中,正在尝试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过多地依赖于打小报告解决问题,基本就没有同学之间的磨合和交流,其实不利于孩子成长。

但王妈妈和晓雯其实对于打小报告的问题没那么敏感。她们都认为,低年龄的孩子,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心智确实没有成熟,打小报告的心理多样,有些就是单纯为了吸引老师注意,有些则是为了寻求老师的帮助,了解这些,老师就会相应地提供适当的帮助;而且打小报告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久了之后,被举报的人就会知道界限在哪里。“比如说不能打人,打人会被小朋友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打人的孩子。”这样几次之后,孩子也学会了社会规则。至于可可的问题,晓雯老师和王妈妈都觉得应该冷处理一段时间,让可可知道什么时候老师会提供帮助,什么时候应该自己处理。“就拿可可上美术课的时候来说,她如果反复说别的小朋友的问题,我们一般都会冷处理,要求她先做完自己的事情,这样一阵子之后,可可也明白别的小朋友画错颜色之类的事,是小朋友自己会处理的事情。”

对于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记者采访的一些家长意见也都是五五开,不过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如果打小报告的行为没有影响孩子的正常交际或者自己的生活学习,都应该区别对待,分清楚孩子小报告后面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建议

读懂“小报告”背后的秘密

跟家长们的想法类似,从事幼教20多年的徐老师表示,作为老师,首先不能给孩子的小报告定性,更不能给孩子贴标签。“老师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这些行为,不能说,这孩子真烦,天天打小报告,或者说对被打小报告的孩子态度恶劣。”徐老师说,从业这么多年,孩子见过很多,其实低年级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这样的行为,“幼儿园整天都在吵这些不说了,小学中,一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打小报告。”徐老师分析,有些孩子打小报告是寻找帮助,“这是肯定的,比如说遇到比较霸道的同学,孩子被欺负了,没有援助,肯定会来找老师,老师要提供帮助,包括打人的和被打的孩子,都要关心。”

“有些孩子就是单纯地喜欢粘着你。”徐老师说,一二年级的孩子俗话说还是很幼稚的,他们在学校里最信任的人就是老师,他们想接近老师怎么办呢?可能就是找话聊,打小报告,一方面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另一方面还能跟老师亲近。“很多小姑娘都喜欢这么做。”还有一种孩子可能是性格使然,真的是爱操心,什么都要管。徐老师说,她曾经有个学生,在家里管着爸爸是否抽烟,爷爷能不能出去下棋,奶奶几点回来煮饭,来学校,她也喜欢看着同学们,“不能爬树,不要打桂花。”如果同学们不听,她就会来告诉老师。“这样的孩子其实很热心,很有责任感,有时候可以分配一点班级职务,让其发挥特长。”徐老师建议。

徐老师认为,打小报告这个词本身就带有贬义,老师们千万不能被这个词带着走,应该分析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不能一刀切地处理问题。她还说,等到孩子们进入三年级以上,“打小报告的事情就会少了。”徐老师说,“因为大家逐渐都会自己处理问题了,所以不再求助于老师。”但徐老师建议,“这个时候才是需要老师观察的时候,青春期的交往更带有隐秘性,问题也不容易被发现,没有小报告了,老师们反而要留心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新闻推荐

桂林画院美术书法 精品巡回展西安开展

本报讯(记者孙欢)昨日,由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大美桂林——桂林画院美术书法精品巡回展”西安站在亮宝楼美术馆开幕。西安、桂林两...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