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在漓江边的人——— 《漓江边》作者沈伟东先生谈创作

桂林日报 2017-12-05 13:19 大字

沈伟东近照沈伟东供图

□山谷沈伟东

山谷:请简介《漓江边》这本书,出版信息、收入多少篇文章,大致内客。

沈伟东:《漓江边》是一本写桂林生活的小书,今年六月在漓江出版社出版。说这本书是“小书”,是因为篇幅不大,仅收录了43篇关于桂林生活或与桂林生活有关的散文,总共有10来万字。

我喜欢骑着自行车在桂林街头和郊外闲逛,把这闲逛的踪迹写出来,便有了关于六合路、訾洲、七星路、普陀路、刀锋书店、猫耳山、古东、龙胜等地的记录;我喜欢植物,书里还收了行旅所遇的植物,百香果、甘蔗、梧桐、桑树、荔枝、藿香、艾草、丝瓜、黄皮果、扶桑、榆树……这些文章里,也写到我在桂林遇见的人,比如我的老师樊运宽教授、诗人莫雅平先生,比如小酒店里的老板娘、徒步路上遇到的农家、普陀山路上义务扫台阶的大姐、六合路草药摊的拔罐师傅,街口卖甘蔗的小夫妻,他们让我的桂林城有非常美好的情感韵味。这种情感韵味简单说,就像冬天特别寒冷的时候,架在炭火上的铁锅里沸腾的鱼片,里面有红红的辣椒、翠绿的藿香,还有紫苏和白蒜瓣,一起浮动出简单的日常生活里的温情。

此外,还写了小时候总是坐在我自行车后坐上的儿子,写了我一次能喝十来碗的恭城油茶。

总体来说,这本书写的就是一个桂林市民的日常生活。

山谷:写作缘起,怎么想起写桂林的这些小事?

沈:关于桂林日常生活的记录,20多年前,我来到桂林就开始写一些文字,比如在师大求学时,写了桂林雨季的味道:当时还穿木板鞋,踢橐踢橐在鹅卵石铺就的路上走,路两边的阴香树时而滴下冰凉的水滴;还有撑着雨伞看露天电影……这些记忆留在当时的日记里,里面也寥寥几笔写了一些人,一起来求学的来自区内外各地的同学,一个和尚———名字里有个“旃”字的腿有残疾的越南留学生,还有每年元旦的中午都要请我们学生去家里吃一餐饭的老师。这样的书写,可能当时并没有想发表、出版,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虽然有些文章也在一些报刊,比如《广西文学》《文学报》《散文选刊》发表过,我觉得也就是一种对日常生活的记录,通过文字表达对桂林的感恩:有这么好的空气,有这么好的漓江水,有这么好的桂林人,真是让人忍不住念一声“阿弥陀佛”,写下来,就是对这样的桂林日常生活的感念。而这本《漓江边》的缘起,则是受惠于《桂林日报》。前几年《桂林日报》副刊部开了个专栏,光盘兄和唐淼编辑邀我写桂林生活,每周一篇,写了一年多。如果没有《桂林日报》的约稿,估计不会一年多时间集中写出几十篇关于桂林的文章。要感谢《桂林日报》!

山谷:异乡人的视角是否给您提供了桂林生活的独特体验?给您的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沈:有一次,我路过师大南院一个水果摊,卖水果的阿姨打招呼———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到这里买水果了,她还记得我。那时的我和现在的我肯定不一样,居然她还记得。

我是二十多年前来桂林的,当时,桂林的路不宽,车很少,三里店马路边的大树上每天傍晚聚集着成百上千的小鸟在鸣叫,就像开会一样。坐在树下倾听,人很安静。

作为异乡人,我和桂林的风物,人情、风景,也许隔着一段距离,或远或近,这段距离让我对桂林一开始就有新奇感,比如寒夜冬雨的萧瑟季节,烤着炭火读闲书的感觉。围炉烤火的感觉每个人未必一样。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桂林。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里的桂林,也就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桂林的人的人生———桂林的气息、温度、色彩、速度,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影象和生命感受。

这样的异乡人的写作,写出来的桂林,可能就是“我的”桂林,里面有“我”更多的体验。

最近我读民国时期的文化人写桂林的一篇文章,写夜晚点着火把去普陀山探岩洞的情景,曲径探幽,时不时有点儿小惊心或者小喜欢。在桂林生活就是这样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对写作的影响可能就是会让我写桂林的文章时,可能会细致地写时光的转换、物候的变化———比如写普陀山,我就能感受不同季节枫香树的变化,每天东边群山里涌动的云雾、太阳出现时的不同色彩,山岩石缝里蜥蜴的目光……看似寻常的风物,在我看来却不平常。

我在《古东》里写道:“阳光在漫山攀缘着的植物上。春日阳光是温煦的绿色,走在溪流里,光片在溪流里飞来飞去,像活泼的儿童在林间奔跑。夏天,光线穿过摇动的树冠,化成浓厚的青绿色痛快淋漓地泼在山间,像健硕的壮年,披荆斩棘,留下厚实的背影。秋日,温和的阳光在黄栌、枫香的叶片上翻飞,我想像一个老和尚漫步在枫林小道上,目光似乎能洞穿生命的真相———可是,真相洞穿了,生命还是现在的生命吗?我宁愿什么都不想,只在这样若有若无的阳光里,看红叶随风飘散。”

“在斑驳的短墙下,读夏达的漫画《游园惊梦》。我想象我就是那个漫步秋林的老和尚,老得懒得动了,就坐在这里晒太阳。”

我想,桂林的自然生活环境应该能催生自然主义生态文学,比如倡导顺应自然的“漓江文学”。我想,一条漓江里的鱼,游弋到文字的河流里,可能比捉到鱼篓里,烧成啤酒鱼更让人回味。况且,现实中漓江的鱼也越来越少了。

生活了这么多年,“反认他乡为故乡”,作为异乡人,我现在是越来越像桂林人了。

新闻推荐

尊崇法律权威 遵守交通规则 明辨是非礼法文明在心 助力畅通桂林

?电动车逆行与小货车相撞现场惨状。(交警供图)?不礼让斑马线造成的交通事故。(交警供图)?交通违法男子暴力抗法。(交警供图)今天是第六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交通安全主题为“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