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民教育人民办 改革创新谱华章——2017年桂林市教育局工作综述

桂林晚报 2017-12-04 11:02 大字

8月7日,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就市区初中学位供求与教育项目统筹推进工作进行调研。

9月4日,桂林市复兴小学揭牌仪式。

4月11-12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项目政策官员来桂林市考察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回望2017年,一系列教育改革和教育成绩,让所有生活在桂林的人们倍感欣喜之余,又充满期待。

不论是推进实施“双千计划”新建工作,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困境;还是积极推进“小升初”工作改革,有效缓解“入学难”和“择校热”的顽疾;抑或是立足规范,勇于创新,努力打造学生资助工作特色,桂林市教育局用真抓实干,用有目共睹的绩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推进实施“双千计划”新建工作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困境

很多在桂林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桂林”都知道,至2013年以前,近20年来,桂林市区未建一所新学校。但这20年来,城市人口由过去六七十万增至110万,外来人口的增多,导致学生人数的增加。让老百姓拍手叫好的是,根据2014年自治区教育大会提出实施“双千计划”的工作要求,在上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双千计划”的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缓解了这些教育资源紧缺、不足方面的困境。

自2013年以来,桂林市已累计投入25.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9381万元,自治区资金26796万元,市县资金170179万元),启动119所新建学校项目,建设面积104万平方米,所有项目完成后将增加2007个班,增加学位7.8万个,有效地缓解“入学难”“入园难”问题。

截至2017年11月底,119所新建学校项目(包括幼儿园86所、小学22所、初中8所、高中3所),已完成并投入使用81所(包括幼儿园63所、小学13所、初中4所、高中1所)。其中,仅2017年桂林市就投入11376万元推动新建13所幼儿园、1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目前所有项目已开工。2018年—2020年,桂林市计划新建179所学校,其中幼儿园132所、小学30所、初中8所、高中9所。

为确保2014-2017年“双千计划”新建学校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县区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目标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指导各项工作的实施。此外,加强统筹,合理布局。桂林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对适龄儿童入学规模及未来变动趋势等进行了科学论证,经过专家论证和市政府批复后,形成并实施了《桂林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与实施方案(2010—2020年)》。此外,为加快以老城区为重点的教育布局规划修编和项目建设,切实化解中小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市政府印发了《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桂林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桂林市制定《桂林市教育用地专项规划》,保障了教育用地和用地选址工作,还出台了《桂林市城镇规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实施细则(试行)》,确保桂林市配套小区学校建设工作,解决群众反映的“入学难”问题。

积极推进“小升初”工作改革有效缓解“入学难”和“择校热”

今年4月初,《2017年市区小升初工作方案》首次向社会公布今年恢复桂林中学初中部(公办)办学的消息。此消息一出,备受社会关注。5个月之后的9月3日,桂林中学初中部的校园里迎来了300位朝气蓬勃的学子。

众所周知,小学升入初中(以下简称“小升初”)工作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涉及面广、关注度高、政策性强。自2014年以来,桂林市以规范招生工作为切入点,以缓解“入学难”和“择校热”问题为导向,以提升初中办学质量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小升初工作改革。而桂林中学初中部的恢复办学,正是桂林市教育局为缓解市区公办初中“入学难”问题,实施公办初中质量提升计划,补齐教育短板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有效缓解“入学难”和“择校热”问题,除了恢复桂林中学初中部办学,桂林市还通过在市区公办初中开展生源分流工作,在市区部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多校划片招生试点,实行“部分公办初中与民办初中同时招生,公办初中兜底”招生模式,改进了民办初中招生方案等举措,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和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一系列的改革,成效逐渐凸显。以桂林中学初中部恢复办学为例,有效缓解了市区公办初中学位紧缺和生源分布不平衡问题。根据“十三五”期间市区学龄人口变化情况的预测和公办初中布点设置要求,从2018年起,桂林中学初中部将逐年扩大招生,最终达到30个教学班、1500人的办学规模。公办初中生源分流工作将学位供求矛盾突出区域的生源引导分流到学位富余的区域“缓和紧张,补足空位”,从而实现了生源分布趋于平衡的目的。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成效就是,改革缓解了小升初“择校热”问题,优化了市区初中生源结构。实施多校划片招生试点和公办、民办初中同时招生,公办初中兜底招生模式,充分发挥了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择校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就近入学的“利”与盲目择校的“弊”进行客观分析,理性思考,从一度程序上淡化了学生家长的择校冲动。另一方面,桂林中学初中部的恢复、多校划片招生试点和公办学校生源分流等举措,改变了过去“民办学校先招生,公办学校兜底招生”的模式,使得公办、民办初中能在同一招生平台上招生,打破了过去公办、民办初中生源结构失衡的局面,有效优化了市区初中生源结构。

长期以来,“占坑”招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一系列的改革,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初中招生行为,遏制了“占坑”招生。不管是市区民办初中招生方案提出由原来的“面谈+摇号”调整为“摇号+面谈”的方式进行招生,还是以学生德、智、体发展评价结果作为民办学校选择学生的依据,有效遏制了民办初中提前招生、“占坑”招生的顽疾。这一系列改进措施,既满足了学生录取机会均等的愿望,又兼顾了民办学校自主合理招生的权益,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初中招生行为,维护了教育公平。

立足规范勇于创新努力打造学生资助工作特色

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障问题,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2017年,桂林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积极实施教育精准资助。结合自治区学生资助管理规范年建设要求,以工作规范为抓手,精准有效地开展落实学生资助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每一个困难家庭,确保了桂林市“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总体目标的顺利完成。

桂林市学生资助工作采用“统一模式”、“同一流程”的方式进行推进,即各县区、学校步调一致,协同发展,确保高效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为顺利推进学生资助工作,桂林市学生资助中心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实践,出台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补助方案》、《桂林学生资助工作手册》等管理办法和工作条例。特别是《桂林学生资助工作手册》,作为桂林市学生资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工作细则,将大部分资助项目按照书面申请—提交材料—班级评议—学校审核—通报公示—主管审批—资金发放等程序模式规划统一,规范了工作程序。

资助政策宣传作为推进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重中之重。通过层层签订资助政策宣传责任状,确保资助宣传工作责任到人、宣传到人。市资助中心和各县区分别印制了《桂林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政策简介》约20万份,向各学段在校学生免费发放,做到宣传工作不留死角。此外,通过开展红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资助征文比赛等活动,以及通过拓宽新的宣传阵地,让政策宣传走出校园,走入社会。

在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下,桂林市学生资助工作2017年共发放资助资金37726万元,惠及学生36.06万人次,包括对建档立卡户子女发放资金6154万元,惠及建档立卡户子女69523人次,年度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学生资助工作任重道远。桂林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抓好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政策宣传、项目推进、督查监控、工作创新、资金发放等工作的全面落实,不断探索资助政策宣传、远程教育培训、深度关爱贫困学生和资助廉政建设等工作的创新,努力创建学生资助工作的优良环境,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做出积极的贡献。秦丽云

本版图片由桂林市教育局提供

新闻推荐

11月桂林楼市7宗“最”

辛晓琪现身桂林碧桂园产品发布会,并现场献唱。11月26日,广汇·御观山首期开盘热销。Text/记者黎俊宏Photo/方嘉转眼间,时间跨入了12月,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桂林楼市有太多太多值得让人细细回味的...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