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导游“莫狗肉”的故事

桂林晚报 2017-11-22 19:07 大字

■李侃

桂林导游莫忆莲,神清气爽地登上旅游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扫视了一下车厢人数,和大家打起了招呼:“各位大爷、大妈,伯伯、伯娘,叔叔、婶婶,大哥、大姐,小弟、小妹们,大家早晨好!”她换了一口气,接着说:“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莫,大家叫我小莫、莫导好了。还可以叫我‘莫狗肉\’。”游客们一听这话感到莫名其妙,都笑了起来,有位北方大妈插嘴说:“姑娘,你是人啊!”忆莲笑笑:“我知道我是人,为什么又可以叫狗肉呢?这是我们桂林的地方风俗,凡是好朋友,都可以称为‘狗肉\’的,最好的朋友还可以叫做‘血狗\’。大家入乡随俗,叫我莫狗肉吧,这样称呼亲切啊。”

“莫狗肉”是瑶女,旅游学院毕业生。她从小沐浴着大瑶山里的轻风细雨,长得白白净净,天生丽质。当导游在外人看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举着一杆小旗子,招呼那像鸭子般的人群,每天都在游山玩水,好耍得很。可忆莲却说,天天让你吃肉,你厌不厌?

厌还是不厌,接着往下看。导游天天走的是老路,不变的是景点,念的是十年一贯的老词;但变的是人,一拨人走了,一拨人又来了,全是新面孔。既然是人,那就什么意想不到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得用一颗火热的心,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就说今年春上的事吧,小莫忙了一天刚回家躺下,丁零零,一阵电话铃声把她叫醒。原来是有游客生病了,异常焦急,她一骨碌翻身跳下床,顾不得穿外衣就匆匆赶去宾馆。“大嫂,孩子情况怎么样啊?”“狗肉妹啊,孩子烧得滚烫滚烫的哟。”“哎呀,不好,快,快送医院!”小莫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在医院她奔前跑后,上楼,下楼,挂号,交费,取药,配合护士给孩子打针,喂药,忙得就像一个飞旋的陀螺。快天亮的时候,孩子终于退烧了。孩子得救母安乐,可小莫大半夜未合眼,清晨还得上班呢。孩子妈妈好感动,含着眼泪说:“桂林导游真是好狗肉呀,深情厚意胜过了亲姐妹。”

导游要负责一个团队的吃、住、行,让游客住好、玩好是首要职责,吃好也不能含糊,介绍桂林的特色美食是题中应有之义。有位美国游客是个美食家,六七十年前曾来过桂林,参加抗日“飞虎队”,和我们一道并肩作战打击过日本鬼子。他很想再尝尝桂林的风味小吃,体会那历史的味道。“威尔逊先生,桂林小吃美又多,不知您想吃的是哪一种?”他也说不准自己曾经吃过的是哪种美食,只好比划着:“啊,有一种小吃,这么大,这么长,两头圆圆的……吃到嘴里,啊哟,爽爽的,酥酥的……”这可让小莫犯了难,问:“是不是茶叶蛋?”“No!”“不然是汤圆?”“No,No!”“这不是,那不是,那……是哪一种呢?”小莫只好将记忆中的桂林小吃竹筒倒豆子般全部倒了出来,好像唱山歌一样:“米粉、粽子、萝卜糕,麻花、散子、盐糖果,油堆、油香、油鲜子,油条、糊辣、炸乳鸽,搭连、粉利、萨其马,沙谷、薏米、煮白果,凤翅、鸡爪、印子粑,芋角、虾饼、伴喝螺……”小莫一口气背了二三十种名称,还要往下数,却被威尔逊打断了:“慢,慢。就是这个芋角———我记起了,它是用荔浦芋头做的,Yes,芋角,Verygood!”小莫明白了:“芋角,先生,请您放心,我一定找到它!”下班后,她沿着大街小巷找寻,也问了不少饮食店,可是就是没有找到。无可奈何,她回到家里,发动全家做芋角。好在她妈妈是大山里的瑶民,做这种东东手到擒来。她买好上乘的食材,老妈妈略施小技,终于在半夜完成各项工艺。第二天清晨早餐时分,她准时将芋角捧上了桌。客人们高高兴兴吃芋角,跷着大拇指直夸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小莫看到客人们如此高兴,自己也乐得和大家一起会心地笑了起来。

旅游有时也很烦闷,长时间乘座汽车,更是疲倦。她为了活跃气氛,常常讲点可乐的小故事,但更多的时候是以一曲山歌逗得大家兴趣盎然。她的嗓音甜美,好像深山溪水般流淌。她用《刘三姐》的曲调对歌,游客很爱听,比如唱:

什么山像碧玉簪,

什么水像青罗带,

什么山上有九马,

什么山像莲未开?

这首歌本来她是自问自答的,不料有一次一位老先生站起来做了回答,唱道:

桂林山像碧玉簪,

漓江水像青罗带,

画山上面有九马,

碧莲峰像莲未开。

答得好,获得大家一阵喝彩,顿时将疲劳赶到九霄云外去了。接着她又把歌词里的山川故事饶有兴趣地讲了一遍,大家立马精神焕发起来。

这就是桂林一个普通导游的故事,她叫小莫,人称“莫狗肉”。

新闻推荐

桂林市第二十四届“叠彩—解放杯”长跑赛交通管制通告

2017年11月22日上午,桂林市第二十四届“叠彩—解放杯”长跑赛将在叠彩区万达广场及周边道路举行,为确保活动设计道路的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