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永远有盏亮着的灯

定西日报 2017-11-20 07:45 大字

□王宏彦

小时候,不管玩耍到多晚,母亲总会在夜幕降临时,适时地在大门口喊起我的名字。带着满身泥土和汗水跑回家,家里永远有一盏为我而亮着的煤油灯。昏黄的灯晕下,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秕糠野菜做的粥,但心里异常温暖。然后看母亲在豆大的灯焰下为我缝补蹭破了的衣裤,衣裤上照例是补丁加补丁,就像百家衣。童年的灯明亮、纯净,就像母亲的眼睛那样干净、明澈。

后来读了唐朝孟郊的《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铭刻在心里的画面便是母亲缝衣服的那盏灯,永远是等待孩子归来的不灭灯。

那盏灯是亲人的牵挂。

希腊神话中有个女祭司叫希罗,为了等对岸的情人兰德尔泅水过来,每当夜幕降临,就点燃火炬,为他指引方向。一次大风吹熄了火炬,结果兰德尔被淹死,希罗也跳入大海同归于尽。那盏火炬虽然被吹熄了,但在大海边却高耸起无数灯塔,这是爱情的灯塔,照耀着不惧大风大浪的情人们冒险团聚。我甚至想到了耸立在美国西海岸的那尊自由女神像,她高举火炬,与其说是在召唤自由和平,还不如说她的矗立,为整个太平洋立起了一座不灭的灯塔,照耀着人类冲破黑暗,乘风破浪,让天堑变通途。

长大后,要么出门求学,要么出门讨生活。出门在外,让年迈的父母守着那片贫瘠的土地。本想赚点钱就回家,翻修房子、屋前屋后种满花果树,然后好好种庄稼,就这样娶妻生子,陪着双亲慢慢变老,谁知道走出去,却回不去了。老家的庄稼地里长满了荒草。老家的小学校门挂上了大锁,孩子们都到城里上学去了。老家的青壮年都走了,只剩下年迈的父母亲。老家“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风景早已消失了。老家的房屋即将坍塌。老家门前大柳树下的母亲们站立成了望儿石的模样,还在痴痴地等。那盏本就昏黄的电灯泡被蛛网缠绕,愈加昏暗,和母亲混沌的眼神一样了。

村里很多人去城里安了家,许多人走了新疆安了家。他们很少再回老家,哪怕老家的双亲拄着拐杖,在门前望断了白云望断了南来北往的大雁。老人死也不去远乡,哪怕远方金银堆成山。走出去,无论多远多近,都将是漂泊的一代,注定了他们要在无眠的夜里或者逢年过节泪流满面地寻找那根断了的根。

年少时候,真不懂得根的意义,千方百计想摆脱根的束缚,于是便把男子汉以天下为家当做豪迈的宣言。等到真正摆脱了便又觉得,自己俨然就是无根的飞蓬和无枝可依的小鸟。

记得在上中学时,读过一篇巴金先生1942年在桂林写的文章,叫《灯》。几十年过去,依稀还能记得“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这几缕淡淡的灯光,就是山那边在红星照耀下的灯光,它是希望,它是胜利,是一个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族不屈不挠的信念。“人不是靠吃粮食就能活着的”,这句话,箴言般刻在心里,时时敲醒信仰和希望的钟。

如今我在课堂上讲解课文,那些美妙的文章常常让我忘记了下课。可也有一些学生,不管我如何启发与引导,他们总是呼呼入睡,在李白的激情里酣然,在李清照的婉约里做梦,在毛泽东的“浪遏飞舟”里虚度年华。我就得花很长时间来询问他们各自懒于听课的原因,然后给他们在灵魂处安放一盏灯。这盏灯,需要以自信、希望、勤快、快乐等混合一起为燃料,以责任和鞭策为火种,让他们自己点燃。我还要时时提醒他们随时添加燃料,防止大风吹熄。

没有灯光照耀的夜晚很容易跌倒,没有信念支撑的人生也极易颓废。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这盏灯极难制造。因为一旦被风吹熄,所需要的材料太多,不易找全。更主要的是大部分材料必须要他亲自找,旁人无法替他找。即使找全了,也随时有丢失或者熄灭的可能,故而这盏灯极其珍贵,极其稀缺,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让它照亮你脚下的路。

有人夸赞我们老师是孩子的“提灯人”,为那些迷途的孩子们点燃一个个照亮明天的指路灯。对此我既欣慰又惶恐,因为我们也就仅仅是一个老师,一个为他们传播知识的老师。有人说过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想来孔子就是天地间那盏照亮亘古暗夜、送来文明之光的灯,我赞同!

这让我想起真正的“提灯女神”来。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南丁格尔,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开创了护理事业,创办了护理学校,是近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提灯女神”。她为全人类擎起了一盏温暖的文明之灯,让一切的病痛者都感到有双慈母般的手,抚慰着天地间所有的伤悲。

每一个人,都要有盏为自己或为他人亮着的灯。

这盏灯,可以是母亲唤你回家的灯,也可以是爱人等你下晚班的灯;可以是你为孩子下晚自习点亮的,也可以是为羁旅天涯的过路人点亮的;可以是我课堂上的循循善诱,也可以是你为迷途者送去的光明和希望。

有一盏灯为你而亮着吗?

新闻推荐

购买小产权房有何风险?

居桂林微信@可乐圣代:我最近看上了市区一处集体产权的楼盘,价格仅为市场价的一半,但该房产只有集体产权证,不能办理个人产权证。这样的房子可以买吗?有什么风险?居桂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