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乐呵呵地活着

皖西日报 2017-10-18 08:19 大字

人活着不容易,总会遇到各种烦心事和七灾八难的。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改革开放后,欣逢盛世,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但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重,工作压力大,活得也很累。

退休后,闲余时间多了,口袋里也有了一点小钱,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快快乐乐地活着,享受一点生活的乐趣,心情愉悦地走完人生的路。

读书,给人以知识和快乐

季羡林先生说:“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可见,读书好处多多。过去上班时没有多少时间读书,大量想读的书没有读,现在时间充裕了,可以坐下来读点书了。

我退下来后,就跟随孩子到厦门生活。在这里,我经常听人说起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学”的故事,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因为我曾采写过“希望工程”,对捐资助学者深怀敬意。为了全面地了解陈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我先后借来了《回忆陈嘉庚》、《陈嘉庚毁家兴学记》、《在陈嘉庚故乡五十年》、《爱国教育家陈嘉庚》、《陈嘉庚的故事》、《陈嘉庚之路》等书,当我一一读完这几本书后,对陈嘉庚先生有了更感性的认知和真切的了解,并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陈嘉庚17岁出洋助父经商,他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终于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他经营实业,以振兴祖国、服务社会为志,他说:“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文化教育方面,他更有独特的建树。

陈嘉庚青少年时代就生活在一个国难深重的环境下,列强入侵,国弱民贫,教育颓废,国家命运堪忧。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所以,陈嘉庚竭力倡导“教育立国,科学建国”的理念,并身体力行。在他创办实业初见成效之后,便开始了兴学义举。

他于1912年回国,翌年2月即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此后又继续增办师范、幼稚园、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这些学校统称为集美学校。他还在集美设立教育推广部,资助闽南各地中小学70多所。在办学过程中,陈嘉庚和弟弟陈敬贤同心协力,克服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陈嘉庚爱国爱乡,深谋远虑,在集美创办的各类学校初具规模后,又决心创办大学。他说:“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科学之发展,乃在专门大学。有专门大学之设立,则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人才,乃能辈出。”1917年,陈嘉庚着手筹办厦门大学,1920年1月,成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聘请蔡元培、黄炎培、邓萃英等9人为筹备委员。后推举邓萃英任校长。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的即温楼开学。于是这一天就成为厦门大学的校庆日。从此,中国第一所闻名海内外、由华侨领袖陈嘉庚独资兴建的大学,在风景秀丽的海港城市——厦门创办起来了。

自厦大开办以来,一切经费几乎全由陈嘉庚独自负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从1926年起,陈嘉庚所经营的企业如江河日下,筹集厦大、集美两校经费开始发生困难。但陈嘉庚态度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经费。此后,华侨企业受到了更严重的打击,陈嘉庚境遇艰难。1937年春,他为了能集中力量维持集美,写信给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福建省政府,提出自愿无条件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不久得到复函同意。

但是,陈嘉庚仍始终关心厦大的发展,继续多方筹资,扩充厦大校舍,到1955年为止,先后兴建了建南大会堂、图书馆、生物馆、化学馆、物理馆、厦大医院、男女生宿舍等30多幢楼房。而且,他当时已年过耄耋,仍每天持仗步行数华里,巡视各地工地,严寒酷暑,辛劳不辞。

陈嘉庚倾资兴学历时69年,兴办和资助学校118所,耗资超过一亿美元,相当于他的全部财产。使很多贫困家庭孩子和女童有了上学的机会。至今已有数十万高中级人才走向社会,为侨居地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倾资办学,千古一人。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说过:“发了财的人很多,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校长田长霖曾说:“陈嘉庚是中华民族华侨中的传奇人物,集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爱国华侨领袖于一身。他一生为百年树人,鞠躬尽瘁,其精神属于全人类。”

嘉庚精神已化为一颗光芒闪烁的星,照耀着一代代学子们奋斗的路,并引领千万人在爱国、爱乡、“诚毅”的路上前行。

读一本好书,不仅能使自己增长知识、受到教益,而且能给人以启发和思考。当我读完《谣言这东西》(夏明钊著,深圳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时,深感这是人生大书中之一页,作者在这本书中深刻地剖析了谣言的本质和特点,对那些造谣中伤别人的“人头畜生”(鲁迅语)的卑劣灵魂进行了无情的解剖和鞭挞,使人受到颇多的人生启迪和艺术的、哲学的享受;当我再次阅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时,我反复在想,它的现实意义何在?联系到今天的某些人和事,我深感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阿Q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运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离退休老人忌长期足不出户,要适当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量较小的体育锻炼,这有利于身心健康。

运动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爱好选择。我喜欢打乒乓球和羽毛球。我的两个孙子上初中时,他们每到周末,就约我去打乒乓球,那时,我算是他们的教练,也是他们的球友,我和他们在一起玩得“不知老之已至”。

随着两个孩子的勤学苦练,球技进步很快,不到一年工夫,我就成了他们的手下“败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轻人超过老年人,这是正常现象,我为他们的成长而高兴。

我还参加过两届“厦门市老年人乒乓球赛”,虽未得过奖,也算见到了“大场面”。获奖并不重要,开心就好。

老年人最好的运动之一是游泳。每到夏天,我总想到大海去劈波斩浪,“聊发少年狂”。记得第一次到厦门大学白城浴场去游泳,开始我还不想去。因为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后,政治运动迭起,青少年时代对于游泳的激情和兴趣早已荡然无存。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成了“旱鸭子”。步入老年后,体力大不如前,哪里还想下水游泳呢,何况是到波涛汹涌的大海!但在孩子们的鼓励下,我终于下海一试。海水由浅渐深,开始我像初学游泳者一样,在浅水处游来游去。后来觉得不过瘾,便迎着潮头向远处游去。老伴和孩子们再三叮嘱要注意安全。我大约游离岸边约十来米远,就不敢再往前游了。我回到岸边,虽觉有些累,但精神却很振奋。大海的魅力大焉。此后,每到夏天,我都要与大海相拥,成了“浪里白条”。

旅游,一种文化的享受

中国人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提并论;英国人则说:“世界是本书,不外出旅游,仅读了书中一页。”可见,旅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退休前,我没有条件外出旅游;退休后,由于多方面情况的好转,加之孩子们的资助,我可以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了。我和老伴先后去过京、沪、深,港、澳、台,珠海、桂林、海南,苏州、杭州、南京、无锡,黄山、九华山以及西安、周庄、乌镇等地。旅游不仅给人带来了愉悦,丰富了阅历,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享受。我们到浙江绍兴,就享受了一次文化饕餮大餐。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到当代的两千多年历史中,这里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越王勾践、范蠡、王充、王羲之、陆游、秋瑾、徐锡麟、蔡元培等。还有这里的老屋、古桥和其他名胜古迹,都散发出古老文化的芳香。绍兴也是鲁迅先生的故乡。有人说,绍兴就是鲁迅笔下的鲁镇。是的,在绍兴,你可以看到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土谷祠以及祥林嫂淘米的小河边和河中的乌篷船等等。我们到绍兴的第一天,就去了咸亨酒店。在咸亨酒店门口,有一尊孔乙己雕像,据说是中国美院一位教授的力作。如今孔乙己已成了咸亨酒店的“形象代言人”。我们的中餐就安排在咸亨酒店。我在曲尺柜台前要了一碟茴香豆,一碟油炸豆腐和一碗便宜的绍兴黄酒。我喝此酒是想体验一下孔乙己和短衣帮们的“快乐时光”。

走进绍兴,就仿佛在读一部长卷文化史;又好像在读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新闻推荐

今年春秋两季拍卖会又有两件千万级作品诞生桂林山水画行情很“任性”

李可染《桂林山水甲天下》。(资料图)吴冠中《桂林》。(资料图)■记者黄光圣桂林山水甲天下,曾引得不少名家留下如诗如画的佳作。今年春秋两季拍卖市场,桂林题材画作“任性”成交,保利香港2017秋拍吴冠中...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