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浸染文脉江山如玉

桂林晚报 2017-10-16 10:56 大字

许华新简介

许华新,笔名刻一,斋号钓溪阁。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系。2004年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2006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工作室。2007年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

现为桂林旅游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艺术创作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指导教师。作品曾获黎昌第五届青年中国画年展金奖,“江山如玉—许华新作品展”(北京·天堂书屋),“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新加坡)。出版著作多部,作品被中国国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空248cm×129cm纸本水墨2009年

梦里田园150x180cm2007年

群山之盟120x240cm纸本水墨2017年

■邓金龙

许华新的工作室建在山边的坡地,庭院草木葱茏,花香四溢,秋风徐来,时有鸟语蝉鸣。在这样幽静的环境里,许华新与笔者谈起了中国画创作。他认为画家要对周边的生活和事物非常的敏感,要在创作中不断地去探索新的可能性。著名画家李可染、白雪石从北京慕名来到桂林写生,画的是漓江两岸的风景,丰富了笔墨的表现语言。作为生活在桂林的画家,许华新选择深入到漓江的腹地,在山水环抱的田野和民风纯朴的山村里,表达出对美的渴望和心灵诉求。

交谈中,许华新多次提到两位导师对他的影响。一位是他在厦门大学读研期间的洪惠镇教授,具有人文的情怀,笔精墨妙,画面宁静,诗意绵延。2004年研究生毕业,本想留在大城市发展的许华新,采纳了洪教授的主张,回到桂林拓展自己的艺术天地。

2004年秋天的一个清晨,许华新租了一条小船,与洪惠镇教授和四位学友从大圩沿江而下抵达兴坪,入住农家小院。当时太阳刚刚落山,女主人端出一大盆青菜汤,恰巧把青山绿水掩映盆中,诗兴大发的洪教授赋诗一首,末句是“群峰共在餐桌上,醉倒客人不肯回”。瞬间荡漾起一片欢笑声。洪教授感慨地说,中国有两个写生基地很有特色,一个是黄山,云海松涛,气势磅礴;另一个就是桂林的漓江,奇险俊秀,集中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最美的元素,令人心醉神迷。

回首往事,许华新还庆幸自己遇到了贾又福这样胸怀坦荡的导师。他曾在北京的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学习过,吸收其壮健的气魄,内蕴强大的生命力。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贾又福师生画展上,许华新在浓墨一大片的展厅作品中,以脱尘化境的如玉白山引人注目。在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两幅作品中,其中一幅就是许华新的作品《山水清幽》。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许华新曾经20多次徒步漓江,聆听空山无语的天籁之音,身处云漫千峰的奇妙,霎时间有了一种“江山如玉”的感觉,经过无数次笔墨的试验,探索出一条玉文化路径下繁衍出来的“玉山图景”。

江山烟岚雨霁汇入宣纸,在笔墨浓淡的渗透下呈现出玉质般的云山雾海,冰清玉洁而又神秘幻化,让我惊讶莫名。有的素雅空灵,柔和舒展;有的苍茫荒凉,无边无际。前者隐约可见桂山漓水的倩影,有朦胧诗一样的含蓄之美;后者超以象外,大音希声,犹如浮出海面的冰山,深不可测。

如此看来,许华新对玉的感悟是深刻的。孔子比德如玉,是君子人格的象征。在许华新的心中,玉是高贵、纯洁、平和、美丽的,浓缩着自然的精华,浑朴、圆融、大气,与中国山水画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许华新从羊脂白玉中开启灵感,在墨玉中窥见到水墨氤氲,结合国画的积墨法强其骨,巧用积水法显其白,让黑如孩童的眼睛,白如凝脂,在相反相成的变化中浸染出静寂幽深,形成“江山如玉”的风格。

最近,许华新受到音乐的启发,作品消解了一些画面成分,让生命的内在律动虚静融合,更为旷达持久,余音缭绕。我不禁想起《二十四诗品》中的“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这八个字用在他的作品也是确切的。知白守黑,至刚至柔,玄化鸿蒙,是为大境界。

新闻推荐

如何把养老生活过得有品质?秀峰区有个“新样板”

制图周家华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长辈、父母会老,自己也会老,那么,老了以后的生活如何过得既有品质又有趣味,是如今社会上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相对于养老院的生活,大部分老人其实更喜欢在社区居...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