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毕业季就是“失业季”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桂林晚报 2017-09-26 11:58 大字

2014年国内大学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之后,大学毕业生数目逐年递增,至今年,已经达到了795万。年年递增的毕业生人数,让就业竞争日渐激烈。

近日,“金九银十”招聘求职高峰来临之际,前程无忧和网易云课堂以及微博职场三方联合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被调查人群中有超过21%的大学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平均求职过程接近5个月。而求职难人群的平均心理薪资要比求职顺利者的平均薪资要低1000元左右。大学生求职到底难在哪?记者在本地展开了采访。

1专业成了就业门槛

据《报告》数据显示,相比起就读学校而言,大学生就业人群求职过程的顺利与否,所学专业的影响更胜一筹。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国内高校目前数百个专业中,最难就业的专业前五分别为:历史学、经济学、土木工程、美术学以及工商管理。

该报告中介绍,就业难问题突出的专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选择该专业学生众多,市场上对该专业的岗位需求仍然处于供大于求;二是该专业毕业生绝对数目虽然少,但专业就业面比较窄。

毕业于地质工程专业的小陶就属于上述的第二种情况。经了解,小陶四年前从省外一所211院校毕业,之后回到桂林一家事业单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工作一年后,他感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专业,便从公司辞了职,打算转行。

“但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面很窄,除了与专业有关的单位会招地质工程的毕业生之外,其余单位根本不需要这方面的员工,所以想要转行也非常困难。”他告诉记者,辞职后,无论是自己投简历还是托人找关系,对方都表示他所学的专业几乎只能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也投过一些行政方面的岗位,要么就是简历石沉大海,要么就是面试之后对方说还是想找专业对口的人才。”

最后,小陶还是没能转行成功,只好再次拾起了老本行。“其实挺后悔选择了这个专业,专业性太强了,想要换份真正喜欢的工作很不容易。”

今年刚毕业的学电子商务的小霍也表示,自己在就业时感到十分迷茫。“电商听上去就像是做网店的,但实际上我们学的东西很多很杂,包括金融、软件、营销和统计等等,感觉什么都学了一些,但是都没学精。”

小霍说,参加面试时,面试官问她有什么优势,她自己也答不上来。“常常会觉得这专业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我的同学很多都在不同的行业工作,有些和专业基本没有关系。”

2相关经验是“香饽饽”

很多人在高中时都听过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现在好好学习,等到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可是,上了大学就真的能松懈下来吗?倘若在大学期间完全放松自己,对求职是否有影响呢?

《报告》显示,在受访人群中,42%就业难人群在大学期间表现为“默默无闻的小透明”,15%的人以打游戏、玩耍等方式虚度光阴,相较之下,45%的易就业人群或是学霸,或拥有丰富的社团实践经验。

工作1年的文员小文每当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总感到有些遗憾。她告诉记者,自己大学时虽然都能按时上课,考试也没有挂过科,但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感觉上学时就是个‘小透明\’,没有哪一科的成绩特别突出,也没有给哪一位任课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小文说,她常常感到别的同学的大学生活过得都特别有意思,参加各种社团、小组实践活动,但她的生活就显得很枯燥乏味。

这种“平平过”的状态造成的后果就是,小文在求职时没有太大的优势。“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简历都特别有内容,成绩优异、拿过奖学金、有着各种各样的实习和实践经历,可我自己的简历几乎没什么能写的内容,我投了二十多份简历才找到工作,如果我是招聘者,我肯定也不愿意招一个平庸的人到公司来。”

在酒店上班的王女士也认为,倘若大学时自己能积极寻找实习单位,一定更有助于就业。“我整个大学只实习过一次,当时只工作了不到一个月,几乎没学到什么东西。”

王女士说,当时参加实习是因为学校对课外实践有要求,为了得到相关学分,她只好随便应付了一下。“那时觉得放暑假就该休息,不想花太多时间实习,后来求职时才后悔不已。”她表示,因为实习经验缺乏,她在与其他求职者竞争时并无优势,刚工作时也因为没有经验而感到非常辛苦。

3拖延太久难“翻身”

近年“慢就业”这个词似乎很火,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

实际上,调查表明,休息得越久,可能对求职越不利。《报告》指出,求职人群的求职难易程度与求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就业难人群中,平均求职时间约5个月,其中21.8%的人求职时间超过6个月,7%的人一年以上都没有找到工作。而求职顺利的人群平均求职时间仅为2个月,其中,有64%仅不到一个月。

小黄去年从南宁的一所高校的日语专业毕业,毕业后回到桂林却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是先去了一趟毕业旅行。

“我当时来了一趟全国旅游,哪里有同学、朋友就去哪玩,玩了差不多两个月,回来以后才慢慢去找工作。”小黄说,回来时还信心满满,后来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自己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开始着急了。“过了4、5个月还没找到工作,非常有挫败感。”

小黄表示,自己在学校时就不太积极参加招聘会,身边的同学陆续都找到工作,她还不着急。“其实应届毕业生最有优势的时候就是校园招聘,我学的专业虽然不好就业,但是很多同学都不求专业对口,最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她说,因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最后只能去亲戚公司帮做事。

毕业近三年的周先生也被“找工作”这件事折磨得不轻。“大学毕业后,我找了一份物业的工作,做了一年不满意就辞职了,后来心想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找工作,没想到越在家待着越迷茫,再去找工作时就不知道自己能干嘛了,结果在家呆了一年多才重新找到工作。”

4提前准备方能从容不迫

如何降低大学生就业难度呢?

虽然今年毕业生人数再次创新高,就业压力凸显,但从整体趋势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和良好创业创新氛围,《报告》预测整体就业率与毕业生收入都将保持平稳发展,相关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也表明,近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所以,一些“就业难”现象大多还是个人原因。桂林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老师表示,毕业生们找工作不应该是“临时抱佛脚”,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就应该为求职做准备。“大四上学期,大约是9至10月的时候,就可以去了解简历制作方式,学习一些面试技巧,并搜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做好前期工作能够大大提升求职成功率。”

对于“大学隐身族”,该老师持否定态度,他表示,大学生学习成绩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都十分重要,这两大因素也能直接影响其就业。“专业基础一定要打牢,专业的东西正是通过平时上课学习到的,而与人相处的能力则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比赛和一些公益活动来获得。”他说,大学生毕业时由于社会实践能力不足,这些学校的经历可以让你的简历更加丰富。

桂林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老师告诉记者,毕业生们在找工作时应该摆正心态,不要眼高手低,可以尝试“先就业后择业”。应届毕业生是一张白纸,很多企业愿意培养新人,如果长时间不就业,失去了这个身份,就更加没有了竞争的资本。“不要小看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对就业只会有益无害。”记者林扬唐霁云

新闻推荐

桂林12315发布“两节”文明旅游消费提示美德留旅途 美景留心间

本报讯(记者阳颜通讯员陈晨)中秋节、国庆节即将来临,许多市民开始准备长假的旅游出行。昨天,桂林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发布最新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市民:理性消费、注意安全、文明旅游。选...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