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社区居民身边有位“管家公”
在芦笛社区谈起李德华,居委会里的人无不伸出大拇指夸个不停,而他也有个特殊的称号———芦笛社区里的“管家公”。
据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在社区里面,无论是房前屋后的清扫保洁,还是假期夜晚的治安巡逻,只要社区一缺人手他都随叫随到;哪家老人生病了,哪个独居老人家里电器坏了,他都会想办法帮忙照顾和修理。
“老李的热心在社区出了名,但是他从来都不愿意声张,总说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你们真该好好地夸夸他。”芦笛社区的一位居民这么说。
雷厉风行的热心肠
第一次见到李德华,是在芦笛社区居委会里,他个子很高,走路步幅很大,就连上下楼梯都一步走两级,任谁都能一眼看出,他平时肯定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而这次来到社区居委会,他是汇报当天早上带领居民巡查辖区某菜市附近公共秩序的结果的。李德华说,他组织的巡查小队是早上8点多就开始在市场附近巡查的,如果看到有人不把车停在白线里,他们会主动劝说,如果有商户跨范围经营,他们会进行劝阻。
记者留意到,李德华汇报的时间是11点左右,那粗略算一下,这一早上李德华和他的巡查队员至少巡查了近3个小时了。
可没想李德华刚汇报完菜市巡查情况,就又提出在钢厂宿舍区里有位老人电灯坏了,他想向社区借点工具帮老人换一下。
李师傅怎么不歇一下啊?可没等记者开口寒暄,李德华已经找到了一把起子和一副橡胶手套走出居委会大门了。
“李师傅真是个闲不下来的热心肠,社区里面的工作他都抢着去做,而且从来都是义务劳动,不收一分钱。”居委会的人介绍说。
他是居民眼中的“管家公”
李德华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也愿意帮助居民,更重要的是他总是一副笑脸,特别有亲和力,有居民因此给他起了个昵称,私下叫他“管家公”。
有时居民遇到了什么难事,也不找居委会和物业了,而是直接找到他们的“管家公”———李德华帮忙解决。
家住钢厂宿舍的陈师傅回忆说,前几年一次他家屋顶漏水,水滴答滴答地往客厅里漏,床也被打湿了,一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这事被李德华知道了,当天就请来补漏工人帮忙解决了问题。
另一位社区居民赵阿姨对李德华也是赞不绝口,因为去年她突发急病住院了,而儿女都在外地暂时回不来,李德华就组织了几个义工轮流照顾她。“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李师傅这样的好邻居,不是比亲人还亲吗?”赵阿姨说。
只要有余力就想多行善
在不少居民眼中比亲人还亲的李德华,今年已经70岁了,不久前刚刚领到了“老年证”,可至今他还不断地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
用李德华自己的话说,就是“只要还有余力,就要多行善事”。
李德华说,最早他是一位铁路职工,后来调到了桂林进入原钢厂工作。一直以来,他都愿意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这些在他看来是行善的一部分。为社区居民解决困难,让社区环境变得更加美丽,都能让他感到快乐。
除此之外,他告诉记者,他这样的习惯和想法,是受到父母、家人熏陶所致。过去父母就常常教育他,应该多为他人做些善事,不要去做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这样为人更加坦荡,心胸也会更加开阔。
记者陆鑫
新闻推荐
志愿者在帮老人剪指甲。9月18日中午,5名志愿者利用午休时间,来到世纪星城小区探望和慰问抗战老兵郑先业。郑先业老人今年101岁,抗战时期曾守卫过桂林秧塘机场。“听说今天有志愿者来看望他,心里很高...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