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治理方式精准化 治理手段智能化 治理途径社会化 治理机制常态化七星区探索“城中村”治理新模式构筑平安和谐福隆园

桂林晚报 2017-09-10 21:48 大字

保安服务队正在进行日常巡逻。

福隆园,地处漓江东岸,紧邻解放桥,隶属于七星区穿山街道七星村委。该自然村拥有户籍人口568户1960人,面积550亩,实有房屋821栋9385间,暂住流动人口2万余人。福隆园因村内建筑布局乱、治安秩序乱、环境卫生乱、出租房多、流动人口多、案件多“三乱三多”的问题,被称为“桂林第一城中村”。

今年以来,为了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桂林市、七星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城中村”治理的新路子,着力在“治理方式精准化、治理手段智能化、治理途径社会化、治理机制常态化”上下功夫。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志军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指导,探讨“城中村”治理良策。

为实现整治目标,七星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福隆园综合整治指挥部,截至6月,已投资360万元,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6月份,福隆园村共发案39起,同比下降了51.2%,环比下降了42.6%。出租房管理逐步规范,流动人口管理逐步到位,发案逐步得到有效遏制,治安状况逐步改善。

如今的福隆园,已撕掉它曾经的标签,华丽转身,逐渐成为一个安全、稳定、宜居的现代化居住社区。

“技防”+“物防”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6日上午,记者走进福隆园,巷道中新铺的沥青路面、新设的照明路灯、一目了然的门牌号、清晰的停车位标线、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头,无一不让人感觉到安心放心。而这一切的转变,都离不开高科技的助力。

“城中村难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流动人口多,难以掌握人员的相关信息,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可以让每一个人身份信息不再‘不见光\’,犯罪分子的不法行为将无处遁形。”福隆园综治小组的相关负责人孙宏林告诉记者,目前,福隆园已建成了77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的“天网”、18个RFID感应器的“地网”、10个wifi探针以及正在全面铺开互联网智能门禁系统,每栋出租屋安装智能门禁系统的费用约为5000元,由政府承担,居民们不需要掏一分钱。

“智能门禁系统不仅仅是开门需要刷卡那样简单,每一张门禁卡都需要与一张身份证绑定,哪些人在哪里进出、逗留了多长时间、是否有前科,通过信息中心我们都能一一掌握。”孙宏林介绍说,这一举措将实有人口信息实现平台流转,与综治“E通”、公安大情报系统对接,为防范打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解决了“人难清、屋难管、车难控、场难防”的难题。

此外,记者从综治工作组成员之一、穿山派出所副所长张锡合口中了解到,在今年以前,村里的房屋全都没有门牌号,加上小街小巷特别多,活脱脱是一个大迷宫。“我们民警执行公务时,只能通过学校、店铺之类的标志物模糊定位,很容易迷路,有时会因此影响到办案效率。”张锡合说。

针对这一问题,综治工作组进一步加快落实“一标三实”的工作,即确认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通过逐户逐人走访,采集标注福隆园的基本信息。通过5个月的扎实工作,共采集和标注标准地址821个,道路4条;实有人口9648人,实有房屋821栋9385间,实有单位8家;建立出租房屋台账821册,采集房屋外观照片1642张、画平面图1672张。

如今,福隆园的治安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2014年平均每个月都有60多起案件,今年以来每个月仅有20多起。今年2月至5月的案发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个百分点,可以预见,之后还将会继续下降。

“社会、村委、村民”共管理

孙宏林坦言,过去对城中村的管理,习惯于政府大包大揽,实际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群众也不满意,缺乏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此,在这次福隆园整治时,工作组坚持“社会、村委、村民”三架马车并驾齐驱,一是向社会购买服务,二是向村委要自治能力,三是向民众要警力。

首先,是向社会购买服务。今年5月,七星区通过导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与桂林神盾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组建了一支32人专职队伍,综合承担福隆园片区市政、环境、治安、交通、消防、信访维稳、预防应急等8大职能。服务队员接受公司管理,政府相应职能部门对其提供的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将工作实效、队伍纪律、队伍形象等考核结果和激励机制、合同管理等挂钩,促使神盾安保公司自觉加强队伍的管理,确保服务区域的管理效果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

尤其针对城中村房屋密集、小巷狭窄、电线老化、消防隐患多等重点难点问题,依托神盾公司成立消防中队,建立微型消防站,配备微型消防摩托车,承担防火巡查队、灭火实战队和消防宣传队“三队”职责,做到“会接警出动、会操作器材、会实施扑救、会开展检查、会组织宣传”。实施“五改”工程,即“路改、水改、电改、线改、车改”。引进智慧消防、智慧用电,规划集中电动车充电场所,安装充电保护装置,实现电动车集中充电智能化管理,提升火灾防控科技含量。

其次,是向村委要自治能力。为了增强村民自治的造血功能,整治中,工作组利用福隆园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的优势,尝试引导村委整合资源,开展有偿服务,壮大集体经济,提升自治能力,最终成立物管公司,实现以村民为主、政府引导的“城中村”自治管理。

最后,是向民众要警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村委充分动员村民、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福隆园片区共组建了义务巡防队12支,义务巡防员60余人。充分发挥义务巡防队的作用,利用队员对辖区地形熟、居住人员熟和易发案时间、地段清楚的优势,广泛开展义务巡防活动。队员统一佩戴“义务巡防”红袖标在各自辖区内开展治安巡防工作,提高村(居)民的治安防范意识,有效遏制辖区偷盗等现象的发生。

“一村一警”及网格化打造常态治理机制

孙宏林表示,通过多年以来对福隆园的整治,虽然政府相关部门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一个行动接一个行动,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实施常态化管理迫在眉睫。

一是辖区全面启动“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机制。以此为契机,为福隆园自然村配备了专职警务助理,定岗、定人、定责,切实做到下沉警力,充分发挥警务助理“八大员”职能作用,把治安整治和服务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杜绝“花架子”,切实夯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基层基础。

二是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将福隆园自然村划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了一名网格员,配发了工作服、综治E通手持终端、入户工作牌、工作包、民情日记本,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度、纪律和考核奖惩办法,落实每人每月人均300元的岗位补助,确保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之后,七星区还将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治安问题入手,积极培育以村委为主导的“城中村”物业管理团队,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管理有序、设施完善、人民满意的目标,强化造血功能,逐步摆脱依靠财政支持的输血模式,促进形成规范、高效、亲民、可复制、可支撑、可保障的长效机制,形成治理经验,逐步向全辖区推广。

记者蒋璇文/摄

新闻推荐

赵乐秦周家斌会见广西电网公司董事长揣小勇

本报讯(记者赵忠洪)9月5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市长周家斌在榕湖饭店会见了广西电网公司董事长揣小勇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赵乐秦感谢广西电网公司长期以来对...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