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部编版”教材走进中小学一年级课堂新教材到底新在哪?

桂林日报 2017-09-04 12:13 大字

▲今年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将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图为樟木小学一年级新生开心地领到新教材。

几次改版的语文教材,右一为最新版的。

初中、小学一年级的“部编版”新教材。(资料图片)

此次“部编版”教材中,小学语文科目的变化最大。

新学期伊始,新入学的孩子们都拿到了新课本。今年小学和初中一年级的课本有了新变化: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学科的课本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据悉,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从今年9月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都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

全新的“部编版”教材内容有何变化?孩子们学习有啥不同?记者近日采访了市教科所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学科的教研员,为孩子及家长们进行详细解读。

□本报记者张苑陈静文/摄

先识字再学拼音提升传统文化含量小学语文革新最显著

记者从市教科所了解到,此次“部编版”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最大。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朱莉总结了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几大变化。

“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先学拼音再识字\’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先识字再学拼音\’。”朱莉介绍说,这个顺序的改变别有意味:把汉语、汉字摆在第一位。对于这一变化,朱莉表示认同。她说,“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但不是唯一工具。此次‘部编版\’教材的这一设计不是简单的顺序更换,而是更加符合孩子学习的兴趣。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陌生的拼音,学习起来比较难,这不利于培养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有助于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起到循序渐进的引导效果。”

“第二个明显的变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占的比例大大提高。”朱莉介绍说,语文新教材增加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入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来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另外,教材中阅读材料的选择、集中识字课的编排、专门设置《日积月累》栏目,处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教材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加以改造后编入教材。

在采访中,不少一线教师都表示,此次启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系统编排上更加科学。对此,朱莉介绍说,以小学《语文》第一册为例,第一单元是识字,包括天、地、人等简单的汉字。这些汉字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所以孩子学习起来不会陌生,这样就把孩子们带入一个学习汉字的氛围中。在第一单元最后一课涉及“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告诉孩子“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了”,顺其自然地把孩子们带入第二单元拼音的学习中。从第三单元开始,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们利用学到的拼音认识更多的字,从而快乐阅读。

同时,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练习都有“读读背背”,有“成语积累”,还增加“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除了老师带孩子们一起读,还倡导家长和孩子间的亲子阅读。”朱莉说。

“初中语文新教材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更重视传统文化篇目与课外阅读。”在采访中,市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员韦海荣认为,与南宁等城市不同的是,桂林原来使用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所占比例也是比较大的。此次启用的“部编版”教材和原来人教版比较有较大变化,课文由每册30篇减少到24篇,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的分量。传统文化篇目有所增加,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统编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主题内容和语文素养两条线索架构。韦海荣说,“新教材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背景下,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培养,拓宽阅读面,鼓励学生‘海量阅读\’,拥有长久的读书兴趣。”

历史、道德与法治稳中有变强化爱国意识,更接地气

据市教科所历史学科的教研员刘素云老师介绍,此次历史教材的调整具体呈现“单元—课—目”结构。每课以正文为主体,辅以功能性栏目,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

在采访中刘素云告诉记者,新启用的教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与阐释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新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逐步呈现出来,并加以贯通。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事,使这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始终,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强化国家意识教育。新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叙述,展现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方面,还讲述了台湾、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

据了解,新历史教材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今年的《道德与法治》与去年启用的是同一版本的教材。”市教科所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闫文忠表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编写意图上有了新的定位———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质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教材中处处渗透。

闫文忠介绍,新教材合理选择适合儿童的内容,突出基础性和童趣性,以期培养具备爱心、责任心和法治观念,拥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儿童。例如“我爱我家”这一章节,旨在培养儿童的和谐意识。在初中新课本还加入了“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新教材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闫文忠表示。

闫文忠谈到,初中课本有了很大改变。初一上下册、初二上册整合成了两本书,初三年级由原先一本书变成了两本书。旧教材以学校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分别对应三个年级,而新教材在初二年级就“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初三年级则拓宽到国际视野。初中新课本还设置了“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分享”“阅读感悟”等新栏目,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理论知识串联,而是从生活逻辑出发,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比如“不同的上学路”表现不同地域儿童的成长故事,“多样的传统新年”体现不同民族的习俗,“欢度元旦”讲述不同国家的文化。

专家:教材革新是大势所趋

采访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阳志清在谈及新教材变革时表示,这次国家层面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都涉及意识形态领域。此次变革并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其背后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材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以前教材版本太多,各种版本良莠不齐。”阳志清介绍,某些版本教材曾出现过崇洋媚外等内容,会对学生产生误导。我们的教材应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荣,树立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教材革新是大势所趋。

阳志清说,在义务教育各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新教材以“德育为本、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教授学生长远发展所需的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是本次教材革新的重大意义。

据介绍,教材改版,首先要吃透新教材的是一线教师。按照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广西将从2017年起,用3年时间,在2019年完成约380万名三科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今年7月19日至31日,在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下,桂林市涉及改版的三科教师全部参加了国家统编教材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

新闻推荐

“漓江微报”请市民“扫码”

本报桂林讯8月26-29日,桂林市七星区创城宣传走进景区和知名餐饮饭店,邀请市民、游客扫码加入七星区微信公众号“漓东微报”,借助网络力量,提高民众对创城的关注度。该区文明办工作人员董娟介绍,“漓东...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