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桂林有戏 彩调为民

桂林晚报 2017-08-01 15:58 大字

?一位草根彩调演员。记者李凯摄

每逢周末,在六合圩旁的一处空地上草根彩调团为热爱彩调的市民演出。记者李凯摄

■覃明德

前不久,由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在市曲艺厅(市非遗保护中心)打造的一台独具桂林戏味的“非遗”专场节目。我淡定了多年的心,又被激动了一回。看得出来这台晚会的策划、制作人是在静心静气、细心细作一台晚会。本人观后感:是精品精制,桂林有戏。该晚会基本上是桂剧、彩调、文场的传统经典汇演,通过对剧场的包装、节目的精制,这才是不多见的小舞台艺术,真让人叹为观止,桂林有戏!

戏是让人看的,好戏让人更想看,戏剧作品与文学作品是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特别是戏剧作品文学作品经典之作,其重要标志在于传世。好的书百看不厌,好的戏久演不衰。

就拿桂林民间广受欢迎的彩调来说,彩调俗称调子、彩调、彩灯、哪嗬嗨等,是广西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灯戏系统,源于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彩调起源于广西北部农村,流传甚广,名称不一。桂林叫“彩调”,柳州、河池地区和梧州部分县叫“调子戏”,平乐、荔浦一带叫“采茶戏”、“彩灯”,左、右江的宁明、百色等地叫“大采茶”、“嗬嗨戏”等,1955年以后统称为“彩调剧”。

清道光、光绪年间,调子由北向南流传,形成了以桂林、柳州、宜山三地为中心的主要流布区,并继续向南方传播。它受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和桂剧的影响,调子戏渐次由小丑、小旦的“二小戏”发展成为有人物故事的小生、小丑、小旦的“三小戏”(即所谓“36出江湖调”)。在桂北农村出现了“七紧、八松、九快活”即7人、8人或9人组成的“过山班”,要求艺人一专多能,便于在各地村寨之间游走巡演。通过他们在游村走寨和节日庙会的长期演出,积累了《双看相》等36出“三小戏”,当地称“江湖调”。这一时期的调子音乐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腔、板、调三大类,已有“九腔十八调”之说,同时在化妆、表演、行当等方面也有所改革。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最负盛名的草头为圩调班打破“女子不唱调”的旧习,出现了第一批彩调剧女性旦角。

辛亥革命前后,彩调从农村地坪进入城镇戏台,“过山班”发展成二三十人的同乐堂、萃乐堂、群乐园等半职业性的调子班。此时,原有的36出“江湖调”已难满足观众的要求,艺人们就根据小说和民间故事编演《二女争夫》、《一抓抓磨豆腐》、《打烂瓢》、《恶媳变牛》等“大调子”戏。同时,艺人为谋生计,也创编了不少“对台戏”,如甲班演《娘送女》,乙班就编演《女送娘》,乙班演《三看亲》,甲班就编演《四女相亲》等。这样对台竞演的结果,既丰富了彩调的剧目,也促进了彩调音乐和表演艺术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名艺人辈出,如桂林就有“四大状元”:冷贵甫、朱五八、罗少廷、秦老四。时至今日,彩调仍是深受桂林群众欢迎的一种民间剧种。

桂林有戏,的确有戏。如今作为桂林家乡戏的彩调依然不乏经典。《拾玉镯》、《打棍出箱》、《双拜月》、《阿三戏公爷》、《王三打鸟》、《王二报喜》、《双下山》、《陈姑追舟》、《王娘上京》等,都是桂林先贤给我们留下的戏曲财富。数百年后的时下,这些经典名剧依然熠熠生辉。这些历史题材的剧目,虽然说的是古,但其间的故事、事件、人物命运与当下人同样引起共鸣。家乡戏的经典之作仍受广大戏迷所青睐。桂林有戏,桂林曾经打造的桂剧《大儒还乡》,曾获得文化部大奖,几乎演遍了大江南北。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彩调剧《五子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演遍了大江南北。全国有20多个地市剧团移植演出,海南琼剧,江西赣剧、湖南花鼓戏、包头二人转、香港粤剧、南宁邕剧,广西所有彩调团都争相上演。

据不完全统计,《五子图》在全国上演数千场次。上个世纪80年代,广西文化厅专门为广西自创剧目超600场颁发奖金。30多年后,《五子图》依然流传。秀峰区鲁家村古戏台开台演出指定彩调《五子图》演出。80年代由广西电视台录制选送中央电视台春节年初一向全国播放,也是广西电视台第一个推向中央电视台的第一部舞台电视戏曲节目。有句话叫做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五子图》至今没获过大奖,但30多年过去,《五子图》却深深地扎根于广大观众的心中。

今年,桂林戏剧创作研究院复排了彩调《五子图》。戏迷们听说《五子图》又复排复演了,人人奔走相告。戏迷们怀着期盼与担心的心理,都来领略《五子图》的风采。复排基本上是依样画瓢,但演员都是新的一代彩调新人。省立艺术馆(旧址)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本人淡定的心,又被《五子图》激动兴奋了一回。可以说新一代演员不负众望,该剧精彩的场面依旧光彩。那位毕业于桂林民师的小伙董小勇,据说他擅长舞蹈,可他扮演主角许老太爷很有创意,其余次角和群众角色都很出彩,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让戏迷们满意地看到,彩调又有后来人了。

桂林有戏,不仅体现在专业团队,而作为群众文化、业余彩调团也不同凡响。民间社区业余彩调团队根深叶茂,仅桂林市区就有两千多团队,逢年过节使得各地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十一县六城区的队伍,在各地文化广场、活动中心、公园等彩调演出如同欢乐的海洋。市区七星岩后门山洞口、张曙墓小平台、秀峰区鲁家村、叠彩广场、虞山桥头小树林、瓦窑小广场几乎天天有戏看。经常在七星公园后门山洞口有一个队伍演出彩调,那真是彩调锣鼓响、戏迷就脚发痒,戏迷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小戏台前摆放着一个塑料盆,观众不时往盆里丢钱,有一元两元的,五元十元不等,权当是演员们的辛苦酬劳。

但尽管如此,民间剧团能够演出的场地还是供不应求,我想,如果相关部门发掘有关闲置的场所,提供给市内众多的民间剧团演出,让桂林天天有戏演,天天有戏看,从某个角度讲,这也是让历史文化名城的桂林更加有戏。

新闻推荐

共度每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性格开朗的林继青和周玲。林继青,56岁,秀峰区人民法院纪检组组长。林继青性格开朗,和蔼可亲,还很有文艺范。在同样个性爽朗的妻子周玲眼中,林继青是一个很阳光的男人。●子承父业的奇妙人生1961年,老家...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