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龙胜舍身支教,书写青春无悔 追记国家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队志愿者李莎
2019年,李莎在龙胜小学参加秋季开学典礼,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 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扫一扫, 看更多图片
南国早报记者邓振福通讯员韦吉阳黄勇丹
李莎,华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2019年7月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今年5月9日,李莎在回学校参加会议的途中不幸罹难,21岁的她将青春永远地定格在了祖国山区的支教路上。
做志愿者和孩子们的贴心人
李莎是四川巴中人,2015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学四年级期末,她通过选拔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2019年8月,11名支教团成员来到龙胜,在马堤乡东升村东升小学为当地的留守儿童举办了一个“七彩夏令营”。支教团成员吃住都在这所乡村小学,李莎还给同伴们做过可口的川菜。
“她的年纪是我们支教团成员中最小的,可生活能力是最强的。”志愿者王亚权说,大家从此都叫这个性格直爽活泼的川妹子为“莎姐”。
夏令营期间,有一名性格孤僻的学生小凤,经常哭鼻子,也不愿跟老师和同学交流。于是,李莎通过家访了解小凤的身世,一有空就想办法接近她,陪她聊天,帮她扎头发。经过一个多星期,小凤终于打开心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每天一见到李莎就大喊一声“莎姐姐”。
不仅孩子们喜欢她,村寨中的老人也都很喜爱这个姑娘。送孩子到家后,她经常会陪孩子家中的老人拉拉家常。
为乡村孩子播下梦的种子
“自从来到龙胜小学,李莎通过各种方式给山里孩子带去知识,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暖。”龙胜小学副校长梁新华说,在六年级的实践课上,李莎经常畅谈她的大学生活,让孩子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在学校,各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李莎这个大姐姐。她在上课时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策略与技巧,教学有趣而有效,下课后跟同学们聊大学生活、聊明星,一起玩游戏。六年级4班的学生石彬杨说,李莎老师是个温柔可亲的人,课堂上同学们虽然有些吵闹,可她十分有耐心。
在课外,李莎谦虚好学,经常向年长的老师讨教如何开展工作,并及时完成工作,从不拖沓,既讲方法又雷厉风行。那天上午出事前,她还在班群里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
践行支教团初心和使命
“龙胜一对一”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爱心助学项目之一,主要任务包括志愿者们对贫困学生的家访。李莎主动请缨,前往最偏远的三门镇进行助学工作。从县城到三门镇家访学生家中,车程有一个半小时,还要徒步两个小时。
家访过程中,李莎了解到一名叫小琳的女童,原本学习成绩不错,还获得过三好学生,但因父母离异,寄宿在母亲娘家,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了解到小琳的母亲在净身出户的情况下还要背负夫妻共同债务,李莎为此打抱不平,准备向法律专业同学咨询意见以寻求帮助。在临走时,还让组长将30元餐费偷偷塞到小琳家门缝里。
“这次共同家访的经历,我从李莎身上看到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担当。”组长王亚权说,经过联系,他们为小琳的家庭争取到了一个学期600元的资助款。
青春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好好回报社会,不负所学。”这是李莎经常说的一句话。被问到“为什么会来龙胜支教”时,她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界这么大,总是要到处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今年5月9日下午2时48分许,李莎乘坐一两轮摩托车返回龙胜小学,行至S301省道259公里萝卜滩路段时,不慎从摩托车后座摔下受伤,送医后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4时45分不幸离世。
在给女儿收拾遗物时,李莎的父亲李明凯发现,她出事时背着的书包里放着一个刻有广东志愿者字样的水杯和一本《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是她最喜欢的书,也是她最后留给爸爸的东西。”
5月14日,共青团广西区委追授李莎同志为“广西优秀共青团员”,5月26日,共青团广东省委追授李莎同志为“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
“尽管女儿走了,但我觉得她无怨无悔。”李明凯说,女儿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新闻推荐
25日上午在桂林书城,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桂林市新华书店一起向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侗寨赠送图书以及农家书架共计10...
龙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胜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