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 我帮妈妈做家务

桂林日报 2020-04-16 10:38 大字

10岁的范鹤文边看火边看书。

9岁的梁冯珍在喂鸡。

8岁的贲厚璇在搬砖。

9岁的廖秦兴扛柴回家。

8岁的廖予馨在认真洗米,准备煮饭。

12岁的潘杨鑫在帮妈妈清洗芋苗。

看着要下雨了,10岁的邓宝珍赶紧把晾在屋外的衣服收回家。

□本报记者游拥军通讯员王国干文/摄

为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于1月29日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疫情期间,学生们的正常成长环境、学习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的孩子们也一样。

被疫情影响的他们,这几个月也是“宅”家学习生活。虽然是放假状态,但学校的老师们并没有放缓他们教育的步伐,不仅安排大家在家上网学习,前些时候还倡导了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新时代“雷锋文化”活动,组织在家的学生开展一系列学雷锋活动。活动持续至今已经一个多月,成效如何?记者日前随机走访了几位学生。

4月8日下午,三门镇花桥村中寨组的邓宝珍看着黑压压的天空,放下手中的课本,赶紧跑出家门,娴熟地把晾晒在家门口的衣服收拾好。今年10岁的邓宝珍就读于该镇小学三年级,一直都是妈妈的小帮手,在学校老师发出号召后,她承担了更多的家务事。洗衣、煮饭、洗碗、晾晒……每一样她都信手拈来。平日里上网学习之余,她很少跑到寨子里玩耍,她说:“我已经10岁了,爸爸妈妈在外务工在家务农,也很少看到他们停下来过,我知道自己做下的事情并不能改变我们家的经济情况,但每次看到爸爸妈妈回到家赞许地冲着我笑,我就觉得很值得。”

9岁的廖秦兴正把山上砍的枯柴扛回家去。

正在上三年级的梁冯珍看到妈妈在休息,悄悄拿出玉米粒到旱田里喂鸡。

8岁的“年轻小伙”贲厚璇吃力地搬着砖,他家打算砌一个更好用的新灶台,他很乐意做“小工”。

12岁的潘杨鑫在仔细清洗芋苗,这天天气很冷,水也很冷。

8岁的廖予馨认真地洗着米,准备煮一家人的饭。

10岁的范鹤文在火塘边,一边看书一边照看着炉火,不时添些柴。

同样的事情正反复发生在该镇的许多个村屯,许多个家庭,许多贫困户的生活里。

在学校号召下,停课不停学,在居家学习的同时,发扬雷锋“钉子”精神,参与到更多家务及农事劳动中,孩子们不仅增添了新的生活技能,也能帮到自己的父母,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为改善生活、脱贫致富奔忙。家长们表示,这些逐渐懂事的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也让他们少些挂念,更专心地投入生产中。

孩子们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里,帮着家里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收获了一份优秀的“社会实践课”成绩单。

新闻推荐

龙胜3万羽凤鸡找到销路

本报龙胜讯“年后出栏的凤鸡正愁销路,现在都卖出去了。”3月31日,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才村,贫困户肖树荣养殖的2000多...

龙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