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支教志愿者来到龙胜广南侗寨,既是现代科学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传统侗族文化的学习和感受者 教与学的身份,在侗寨变换
志愿者们在听侗寨的老人讲述风雨桥的故事和建筑特点
志愿者们近距离感受侗族琵琶歌
志愿者们在教孩子们唱歌,这首歌也是晚上演出的节目之一。
志愿者们在教孩子们学习化学实验知识。
夜幕下,一场送别志愿者的晚会在侗寨鼓楼下开始了。
□本报记者游拥军通讯员韦吉阳吴倩茜余九志文/摄
9月初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侗寨,稻谷初熟,田垌渐渐铺上一层金黄色。走进广南完小,支教志愿者正在带着孩子们合唱,合着小提琴声的歌声干净而悠扬,这是他们在为晚上的篝火晚会作排练。这场篝火晚会,其实是送别支教志愿者的文艺汇演。一周前,来自上海STARC支教团的20多名志愿者从全国各地来到广南侗寨,为这里的孩子送来了大山里鲜有机会接触的科学和艺术课程,同时他们自己也领略了侗寨里独特而浓郁的民族文化。
广南村是龙胜“十三五”贫困村之一,全村90%以上的村民是侗族人。“在来支教前,我们为选择支教地点做了许多功课。”支教志愿者领队徐海说,尽管广南位于偏远山区,但结合各地需求程度及进行对比,再加上这里独特的侗族特色,他们最终决定选择了这里作为今年志愿者的支教点之一。
徐海介绍道,支教团成员除了各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外,还有一些是常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以及其他行业的志愿者,甚至还有一些是大公司的高管,他们都十分乐意到偏远山区来传递爱与知识。
每天,志愿者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备课。在科学课上,志愿者带来的小“魔术”《变色花》,让孩子们通过亲手实验,了解酸性和碱性;音乐课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挥下合唱出一首首动听的歌谣;舞蹈课上,孩子们学习了现代舞后还一展自己的才艺……“因地制宜嘛,这里地处大山,我们就带学生去山上,就地采摘,学习认识各种植物。”志愿者汪芷民说。
这些生动的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而志愿者们在教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侗寨接受了难忘的一课。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窜”“侗家鼓楼风雨桥,不用一钉和一铆”。说起广南侗寨的民俗文化,志愿者们张口就来。从到广南的第一天起,他们便开启了侗族文化体验之旅,他们同当地侗族同胞一起打糍粑、舞草龙草狮、吃百家宴、唱琵琶歌,沉浸在纯粹而浑厚的侗族文化氛围当中。
学与教的对象,在孩子们和志愿者之间,在志愿者和侗族同胞之间,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传统侗族文化之间交替变换。
“我们希望通过支教和宣传,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徐海说。
“广南拥有浓郁的侗族风情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一座民族文化的宝矿,仅今年暑假期间,就有9批共400余人来到广南进行支教和研学,在丰富侗寨孩子们的假期生活的同时,也挖掘、学习和宣传这里的民族传统文化,让这里的侗族同胞更加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龙胜县侗寨办主任王书琼表示。接下来,龙胜将通过把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集中地串点成线,开辟一个文化研学的窗口,吸引各大高校及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前来进行研学,从而带动村寨的旅游业发展,帮助群众拓宽增收途径,走出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新闻推荐
7月25日记者航拍的秀峰区桃花湾景区全貌。经过几年精心打造,桃花湾片区已经成为桂林市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记...
龙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