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也要顾及“后生”□ 罗力玮

河池日报 2018-10-01 01:18 大字

据《桂林日报》9月14日报道,桂林市某金融机构将向龙胜县提供1.5亿元的首笔教育扶贫贷款,贷款将用于支持龙胜县移民创业园幼儿园、扶贫移民小学、创业园初级中学及县第二高中等学校的建设。

都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因为资金缺乏而导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这种事情过去人们是见得多了。为了筹资投资上项目惠民生,各地也是各有各的办法,向银行贷款恐怕是最普遍的,一些地方还开始运用诸如“城投债券”一类的金融工具,来筹资推进交通城建等民生项目的建设。

应该说,各类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的建设在短期内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让当地民众享受到了更为便捷舒适的生活,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在肯定这一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应该注意到“举债拼民生”的局限。

所谓“欠债还钱”,举债表面上是向金融市场借钱,而实质上却是向“未来的自己”、向“后生晚辈”借钱。像龙胜那样的贫困县借钱来办教育当然没有问题,未来的纳税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他们以后可以更多更好地为地方建设出力。与之类似,如果举债建设的项目收益良好,极大改善经济发展条件,未来偿债无虞甚至有余,或者效益很高,举债自然也不是问题。然而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相当一部分地方的基础设施等民生相关领域已经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这也让许多领域的投资面临“收益递减”(用更为“经济学”的说法,就是“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因循过去“投资密集”甚至“举债密集”“寅吃卯粮”的发展模式固然可以在短期内加快地方经济增长,但也会加大地方未来的偿债压力,挤压子孙后代的发展空间。

除了还本付息的压力,地方为做基建拼民生而高筑债台还会挤占有限的金融资源,降低地方金融机构为部分公共服务部门以及私营部门提供信贷支持的意愿和能力,间接推高当地的融资成本,而这对地方营商环境改善和长期经济发展并非利好。

地方政府改善民生、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当然没有错,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以及为之背负的财政压力乃至债务压力在一定的时期内也有其积极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响彻神州,原先依靠“投资驱动发展”甚至不惜为此高筑债台的地方,恐怕也到了该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毕竟靠堆砌项目、牺牲“后生”来改善民生既不科学也不可持续。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对当下各地追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其实也是适用的。如果地方在“转轨”的阵痛下咬紧牙关,对于投资上项目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并引导金融机构将资源分流到其他领域,一些之前因久旱无“贷”而嗷嗷待哺的部门领域也许就会如雨后春笋般焕发生机,甚至引领地方经济发展。显然,地方政府的思路转变得越彻底,这一过程也会走得越快越顺利。

新闻推荐

龙胜成立医院集团推进健康扶贫

本报龙胜讯(记者/李春生通讯员/张超群)近日,龙胜各族自治县公立医院人民医院集团揭牌成立,这是龙胜和南溪山医院联手整合医...

龙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