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生活
工厂车间就在家门口,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本报记者孙敏文/摄
7月4日,夏日阳光明媚。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大滩村山岔屯村民周仲林在自己三房两厅的家里吃完午饭,信步下楼,满怀欣喜去领取自己的生活物品。
去年底,周仲林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大山,下山搬进了三门镇“老乡之家”。“老乡之家”是三门镇建立起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综合楼,在这栋5层高的楼房里,安置了30户共110人。为了让搬迁户能安心住得好,三门镇在当天给搬迁户发放价值1000元的生活物品。在1000元范围内,搬迁户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物品。周仲林给自己选了电饭锅、电风扇、电磁炉等生活小家电。
从过去生火做饭、住木板危楼,到如今搬进宽敞明亮的三房两厅小楼房,使用现代家电,周仲林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能在70岁这一年和老伴搬进新房,开启全新的晚年生活。“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日子真的越过越好。”周仲林笑着说。
三门镇属于龙胜边远山区,交通的不便曾一度制约了当地的发展。三门镇辖13个村委,188个村民小组,一个街道居委会。其中交其村、安康村、大地村、洪寨村、双朗村、大罗村6个行政村为贫困村。全镇贫困户数为453户1587人。为了让大山里的贫困户能真正脱贫,龙胜各级党委、政府都想了很多办法。
“对于生活在自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差,居住分散的贫困户来说,易地搬迁有助于贫困户发展。”三门镇党委书记李晓春说,但家始终是人最深的牵挂,让祖辈生活在深山里的村民走出大山、走上脱贫致富路,并非易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龙胜下足“绣花”功夫,凝聚“攻坚”合力,切实做好责任压实、组织保障、资金投入、队伍整合、机制健全、氛围营造“六个到位”,在“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上下功夫,让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贫困户没有后顾之忧。
引进企业到安置点附近落户,让搬迁出来的贫困户能就近就业,是龙胜让搬迁户能“搬得出、稳得住”的方式之一。
龙胜三门镇洪寨村贫困户阳远芬一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艰难。搬到“老乡之家”后,阳远芬每天下楼走到街对面,就能上班获得稳定收入。
阳远芬工作的地方是龙胜恒旺箱包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生产制作各种缝纫工艺产品的公司。2018年2月,在三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在三门镇大滩村投资建厂,并于6月2日正式开业投入生产,目前已有上岗员工70余人,其中有17名是贫困户、5名残疾人。阳远芬到工厂上班后,接受了系统的培训,掌握了最基本的箱包缝纫技术。对目前的生活状态,阳远芬很满意:“可以有时间照顾小的,还能有稳定的收入。”
“我们计划继续招聘和培训员工,争取扩大生产,优先为贫困户安排就业岗位,通过转移就业的形式增加收入,并实现稳定脱贫。”公司负责人林尔良说,公司二期项目将加大投入增设就业岗位200个,总就业岗位达到400个。
通过合作社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进入合作社抱团发展,是龙胜让易地搬迁贫困户“可发展、能致富”的又一法宝。
瓢里镇贫困户梁彦堂在搬到瓢里镇移民安置小区后,被吸纳到合作社里上班,专职负责烘焙罗汉果,每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现在的新房好,收入也不错,楼下就是集贸市场,生活十分方便。”梁彦棠带着妻女住在新家,心里的稳妥展现在脸上,笑容憨厚。
“只有切实保障搬迁贫困户的收入来源,才能让贫困户搬得来、住得稳,在集镇安居乐业。”瓢里镇镇长蒋江涛介绍,瓢里镇移民安置小区共安置易地扶贫搬迁户28户121人,目前28户已签订了后续产业扶持协议。这些扶持包括:集镇滑石加工、竹木加工、鸡血玉加工等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在市政建设和环境管理中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瓢里镇还与市场服务中心沟通,在农贸市场留出一部分摊位优惠租给搬迁户经营。
让易地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龙胜更注重搬迁户住下来后“定下心”的问题。为此,龙胜积极推行“党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的模式,促使党员参与并带动身边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在易地扶贫搬迁党建工作服务站,龙胜大力吸纳街道支部党员、村支部党员和教育、卫生、扶贫办、社保等党员及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和热心群众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设置落户就业、创业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网络服务、文明创建服务等服务项目,为搬迁的贫困户、党员提供良好服务,让贫困户入住后无后顾之忧,安心发展生产。据统计,2016年、2017年龙胜共摘帽26个贫困村,脱贫6654户25857人。
新闻推荐
志愿者带来了床上用品等慰问品。本报讯(记者莫俊文/摄)8月1日,本报报道了7月31日凌晨,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组发...
龙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胜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