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贫困村“造血”打开脱贫致富大门 — 记桂林市人大代表、龙胜平等镇龙坪村委主任杨海意

桂林日报 2018-01-02 12:30 大字

□本报记者周文俊

杨海意所在的龙坪村是“十三五”期间核定的贫困村。作为桂林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和贫困村的村委主任,近年来,杨海意立足本职,通过向上申请资金修路、带头发展产业和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推动贫困村实现自我“造血”,打开贫困村脱贫致富之门。

龙坪村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地处偏远是这个山区村的特点。杨海意当选人大代表后,针对当地村民反映强烈的通村通寨道路较差等问题,积极向县、镇提出建议并争取项目和资金,先后修通了龙坪长永桥至龙山片、龙坪至显东、曹龙、段高等4条通组公路共8公里,受益群众1200余人。目前,龙坪村通组公路基本实现全硬化。

村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基本解决,产业发展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关键。针对当地交通相对便利、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的优势,2016年3月,杨海意带领46户村民(其中22户贫困户)投资80多万元成立了龙意农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社,与旺桂食用菌公司签订了生产销售合同,统一地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基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体系。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为目标,同时最大程度吸收贫困户加入,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平台。通过订单收购、代种代养、土地流转等方式,大胆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初步统计,22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2017年,杨海意还带领4位社员投入资金25万元,修建了400平方米的圈舍,新购40头小牛进行养殖。保守估计养殖收入可达40万元,计划2018年再扩大养殖规模。

当然,合作社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成立初期,由于需要购入大量基础设备以保障后期运营,经过调研,建一个菌种大棚就需要投入资金40万元,但当时合作社的建设经费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很多社员都向亲戚“借遍了”钱。大棚建设在即,钱却没有着落。关键时刻,杨海意决定用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

幸运总是光顾勇敢的人。通过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向上反映,县人大、县政协、县委统战部、县扶贫办等单位共向合作社扶持资金10万余元,龙意合作社社员联保贷款40万元,加上自筹一部分资金,合作社终于如期建成了大棚并投入运营。

不仅如此,杨海意还与村委班子成员商量,一起策划发展乡村旅游。针对龙坪村已经流传上千年的正月初八侗族织布节,2016年,杨海意利用人大代表身份,积极到县、镇各部门争取活动经费,打造声势浩大的龙坪织布节。事实证明,这个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节庆活动也取得巨大成功。当天,侗族妇女向中外游客现场展示“侗布”制作工艺全流程,以及民俗风情展示、芦笙踩堂、跳多耶、传统敬萨、吃百家宴等精彩节目,让广大游客和群众乐享“文化盛宴”。

如今龙坪村特色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食用菌、油菜、香芋、养殖草牛等特色产业和旅游发展逐渐红火。可以说,通过为贫困村“造血”,龙坪村成功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大门。

新闻推荐

上山路仍未修好 诸多事有待协商

本报2017年2月5日的相关报道。南国早报记者邓振福新闻报道回顾:春节假期,大量外地游客自驾到龙胜龙脊梯田景区游玩。位于景区半山腰的田头寨观景位置好,但通往田头寨的道路在雨天里十分泥泞,普通轿车...

龙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胜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