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独具特色的侗族草龙

桂林晚报 2017-10-30 12:20 大字

丰收喜庆草龙舞起来。(资料图)

村民们在制作龙鳞。(资料图)

■杨海标

2013年6月,在龙胜各族自治县举行的“中国·龙胜龙脊龙王争霸赛”,吸引了来自香港、澳门、四川、江西、江苏等地的27支豪气冲天的舞龙队参加。在群龙斗艳的参赛队伍中,一条近20米长,用糯禾杆草精心编织的草龙尤为引人注目,只见10多名头戴黄草帽、身穿黄色套装、腰绑稻草的侗族健壮汉子,在铿锵震耳的锣鼓有节奏地伴奏下,舞动着手中金色的草龙,上演着精彩的“游龙戏珠”、“雪花盖顶”、“盘龙打柱”、“巨龙腾飞”等动作,气势磅礴,神采飞扬,令人眼花缭乱,他们把龙的灵性和威严演绎得淋漓尽致,获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这条龙,就是2012年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龙胜县平等镇广南村的草龙。

驱虫避害舞草龙

广南村是一个拥有800多户3000多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侗族村寨,舞草龙习俗由来已久。

据《广南村志》记载,草龙制作始于清朝嘉庆年间,那时广南四周森林莽莽,野兽横行,虫灾泛滥,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侗族村民,由于没有农药等防治手段,面对庄稼频频遭受虫灾危害却束手无策,稻谷常常颗粒无收,生活困苦不堪。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寄希望于神灵的保佑,并认为传说中的龙神通广大,能镇妖降魔,呼风唤雨,消除虫灾。于是村民便用稻草捆扎成一条草龙,龙头只是做成一个象征性的形象,龙身和龙尾用一把把的稻草扎成,比较简单粗糙,称为“草把龙”。龙扎好后,在相传为龙晒鳞的农历六月初六进行舞龙。这天寨上的人们都集中到田边,烧香祭拜天地后,由10多个男子举着长龙游过田间地头,在巫师的咒语声中,蝗虫等害虫纷纷飞到草龙身上,然后人们将草龙带到河边,将它一把火烧掉,以图达到消除虫害、保佑庄稼丰收的目的。

从此以后,广南村村民每年都要在“六月六”举行舞草龙活动。每到这时,从那激越的锣鼓声中,欢快飞舞的动作节奏里,流露出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人们对审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草龙制作也不断得到改进,越做越细致,越做越精美,并登上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雅之堂。

繁杂技艺求精美

而今的广南草龙,全身都用优质的糯禾杆草为原料编织而成,做工精致,编织工艺繁杂,用料十分讲究,过程概括为选、编、扎等工序。

“选”即选料。在糯禾成熟的季节,到稻田里挑选那些长得粗壮、禾杆较长、没有折腰、成长均匀的糯禾,用禾剪一根根剪下来,再把外面一层的禾皮去掉,留下稻穗和稻杆,之后将稻穗晒干脱粒,剩下的就是上乘的禾杆草。

“编”即编龙鳞。每块鱼鳞状的鳞片为手掌般大小,要通过编辫法、编席法、缠绕法、扎缝法等繁杂的编织方式进行,是最耗时的工艺。一条15米长的草龙需要由近3000个鳞片组成,需糯禾杆草60多公斤,近百万根,需要200多个工日才能完成。这样一个浩繁的工程,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每到冬季农闲季节,在广南村的鼓楼里,农家的火塘边,都会看到男女老少在埋头精心地编织龙鳞,场面十分壮观。

“扎”即扎龙架和鳞片。扎龙时,先用竹片扎成一个草龙的骨架,设计好龙身的大小和长度,然后按照比例设计龙头。龙头是草龙的关键,那张开的大嘴、圆圆的眼睛、突出的额头、长长的龙须、锐利的牙齿,是草龙精、气、神的所在,所以每一根禾杆的编织都必须细致入微,做到惟妙惟肖。接着是扎龙鳞,先用糯禾秆草编织成粗细不一的草绳若干,再用草绳两根一股或四根一股把龙身连接起来,然后把编织好的一片片鳞片有序地组装编扎在龙骨架上,再经过一番精心打扮,一条栩栩如生的草龙才大功告成。

百年传承向未来

广南草龙曾多次在桂林、南宁、柳州等地进行汇展和表演,那精致秀美、匠心独运的造型,那精彩出色的表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0年广南舞龙队首次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亮相,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观众,那条金色的草龙很快被人以2万元买走。之后,广西民族博物馆、柳州博物馆都相继收藏了广南草龙。这令草龙的设计和主要编织者、广南草龙第六代传承人王禹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广南舞龙队队长杨辉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广南草龙的编织技艺已走进中小学校课堂,县里还制定了保护传承计划,培养了年轻的传承人,还举办了几期学习培训班,同时广南村每年都举办民族文化节,通过这个活动充分展示草龙的独特技艺和民族文化内涵。如今广南草龙无论到哪里都很受欢迎,村里、镇里、县里有活动都邀请我们去表演,逢年过节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草龙已成为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内容。

有了文化活动的载体,草龙的天地更宽广,广南人对草龙的热爱更加深情。据说,目前广南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会编织草龙,而且队伍越来越壮大。在编织草龙的基础上,广南人在传承、挖掘和创新上又大胆地进行了尝试,新开发了草龙文化系列产品,将草编工艺拓展到旅游文化市场,如用禾杆草编织制作草狮、草牛、草羊、草鸡、草猫、草狗以及其他工艺品等等。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那些精致可爱的物件,展示了侗族高超的编织技艺和深厚的民俗文化魅力,赢得了游客的青睐,使民族文化的传承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新闻推荐

自治区重点工程桂三高速昨日正式通车

本报讯(记者陈娟)在举国上下欢庆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的喜庆日子里,10月26日,自治区重点工程———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标志着厦蓉和包茂两条国高网全线贯通,同时也结束了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不...

龙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