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砥砺奋进三十载 侗乡旧貌换新颜——龙胜乐江乡建乡30周年社会经济发展纪实

桂林日报 2017-10-12 11:58 大字

乐江集镇航拍全景

宝赠“祭萨节”团歌多耶迎宾朋。

盘坡屯移民搬迁新侗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村屯道路建设造福百姓。

地灵红糯已经成为乐江乡的特色农产品。

四季柑橘让果农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乐江梦龙茶园打造生态旅游农业。

西腰侗寨冬节合拢宴。

□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蒙政嫦

乐江乡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距离县城37公里。东与龙胜镇交界,南与瓢里镇接壤,西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相邻,北与平等镇、伟江乡毗邻。全乡总面积22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共203个村民小组,20078人,有苗、瑶、侗、壮、汉等民族,其中侗族占80%以上。

乐江乡建制于1987年,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少数民族山区乡。30年来,乐江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原来出门靠步行到现在的公路通村硬化率达100%,通组率达100%,村村实现水电网通达,农村人居环境节节高升;以“四季柑橘”为主的水果产业不断壮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建乡时不足500元增长到去年底的8695元,贫困发生率不断降低;祭萨节、传歌节、红糯节和冬节等四季节庆活动越办越红火,成了乐江乡展示自己独特民俗文化的靓丽名片。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农村人居环境节节高升

“真没想到村里不仅通路,还通了网络,我们这个大山里的小村庄可以与全世界各地联系起来了。”9月下旬,45岁的乐江乡西腰村委主任吴永崇坐在村委办公室,兴趣盎然地看着村里的年轻扶贫信息员在电脑上收发文件。

在西腰村土生土长的吴永崇已习惯了用双脚去丈量村里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有生之年,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山外面的精彩世界。“我们村里去年就开通了网络,各村民小组也逐步开通。”吴永崇显得非常兴奋,自从村里的农村淘宝店开业后,他也时常去那里挑选一些赶集买不到的商品。“现在条件好了,日子好过了。”吴永崇口里不停地说着这句话。

而对于吴永崇这代人来说,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通村公路比虚拟的网络世界更让他们觉得踏实。“村里通了水泥路,这是这些年来村里最大的变化。”吴永崇说。西腰村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交界,距离乐江乡政府所在地36公里,是乐江乡最偏远的村子。“没有通车之前,我们都是步行去乡里办事,来回要走一天的山路。”路不通给西腰村的村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能有一条通村水泥路成了西腰村民共同的心愿。

群众有需求,龙胜各族自治县和乐江乡党委、政府干部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1年,乐江乡政府所在地至西腰村的公路终于建成通车,沿途地灵、宝赠、西腰等村1万多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到了2013年,西腰村老百姓盼望已久的水泥路终于通村,全村老少聚在一起庆祝了两天两夜。“要致富先修路。我们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的发展全都依赖这条路。”吴永崇告诉记者,如今全村16个组中15个已经通了水泥路,真正实现水泥路到家门口。“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吴永崇高兴地说。

如今,西腰村民盼望已久的另一条水泥路———西腰到湖南通道陇城镇的公路正在修建。“我们到陇城镇不到10公里,离包茂高速入口仅11公里。通了这条公路,我们以后出行更加方便,村民脱贫致富也更有希望了。”吴永崇说。

西腰村的变化不过是乐江乡建乡以来基础设施大会战的成果之一。乐江乡党委书记阳庆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乐江乡地处偏远,辖区内山岭多,居民出行十分不便,道路硬化畅通是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据统计,全乡85%的村民小组都已通水泥路,这与之前出门靠双脚的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加大农村的道路、电网、饮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外,乐江乡近年来还加大对集镇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我们要以30周年乡庆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乐江集镇发展。”阳庆国说。目前乐江乡正在建设投资达400万元的民族文化广场,给集镇的居民提供一个文化娱乐场所;重建集贸市场,完善集镇服务功能;加快集镇周边路网硬化,加快推动乐江城镇化建设,为乐江撤乡建镇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造四季特色农业产业,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进入秋季,沿着瓢平公路走进光明村,路边田地和山岭上的柑橘树挂满了果实,一片丰收的景象。

“这是椪柑,目前乐江种植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品种。”乐江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告诉记者。乐江素有“柑橘之乡”的美称,种出的柑橘风味独特、品质上乘,从1986年开始引进种植,至今已有31年的历史。全乡共有4400多户,种植柑橘的就有2500户,主要集中在沿河的8个村。目前全乡种植面积1.5万亩,每年产果2万吨。随着乐江柑橘市场的做大,有眼光的村民也开始做销售,目前全乡比较大的销售商有10多个,基本都是本地人。因为大家都熟,老百姓愿意让他们收购果子,有些销售商既种也卖,和普通村民有共同的利益关系,大家之间有一份信任。近年来,县、乡政府非常重视柑橘产业,每年组织果农开展柑橘种植技术培训,制定柑橘种植和销售奖励政策,还帮果农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

乐江光明村的韦永锋是柑橘种植大户,在政府引导下,他最近几年尝试一年四季种植不同的水果。他说,种植不同品种的柑橘,结果时间也不一样,比如春有砂糖桔、马水桔,夏有夏橙、特早熟柑,秋有早熟柑、南丰蜜桔,冬有椪柑、脐橙等。村民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几种柑橘种植,整个乡一年四季都有柑橘卖,而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收入,大家尽量让最小的梯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砂糖桔卖完就轮到卖马水桔了。马水桔今年价格一般,但是也有2元多一斤,也能卖出两三万元。加上椪柑的收入,一年下来估计有10万左右的收入。”韦永锋说。

如今,乐江乡打造以椪柑为主,引入“沃柑”、“W默科特”等新品种的柑橘产业,村民已走出一条“四季柑橘园”的路子。“四季柑橘”种植让不少村民的荷包鼓了起来,一些村民的“柑橘楼”也陆续建起来。除了发展“四季柑橘”,乐江乡还依托各村组特有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

“乐江乡以农业为全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围绕地灵红糯、四季柑橘、‘两茶一果\’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与电商结合起来,确保如期脱贫,让全乡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乐江乡乡长徐小朋说。

打好***攻坚战,谱写扶贫攻坚“三篇章”

***是当前乐江乡乃至龙胜全县的头等大事。为确保全乡能尽快脱贫,乐江乡坚持党建促脱贫,合力助脱贫,产业为脱贫,谱写扶贫攻坚“三篇章”。

在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乐江乡通过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群众战胜奔小康路上的艰难险阻,大踏步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西腰村党员吴景辉在几年前将野生的钩藤移植到家附近的山上,收获晾干后用来泡茶或制药。2015年,驻村第一书记将钩藤拿到桂林进行鉴定。经过鉴定,钩藤制成的茶有降血压等功效,而且吴景辉加工的虫茶对身体也有一定益处。于是,在吴景辉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带动下,村民陆续采取移植的方式种植钩藤。到今年,全村共有230户村民种植500亩钩藤,其中贫困户54户。去年,村民们种的钩藤卖到几十元一斤,种一亩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因此,吴景辉率先脱贫。今年5月初,驻村第一书记带着吴景辉到南宁参加由自治区工信委举办的一个产品展示会。他们的产品在展示会上大受欢迎,很快就售罄,得到了一万多元的收入,一些商家还主动前来联系。目前,吴景辉在网上开了一个微店,试着在网上卖野生茶。

后援单位发挥优势帮扶联系村。乐江乡各村的帮扶单位主动出击,集中力量,发挥优势,落实政策,形成帮扶合力。如独镜、金坪、凉坪村的后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将健康扶贫作为***的工作重点,组织广西妇幼保健院、广西江滨医院、广西南溪山医院等医疗专家进村入户为贫困户和当地群众开展义诊等活动。另外,区政协副主席沈北海、区计生协、广西妇幼保健院、广西南溪山医院等整合资金近2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及村委办公场所建设;地灵村的后援单位———县政协办除了投入20余万元用于全乡及地灵村的扶贫工作外,还联系桂林市仁济慈善基金会捐资9万元,用于地灵村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先扶智。为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乐江乡组织贫困人口及广大群众开展创业、电商、月嫂、电工、电焊工、挖机、缝纫车工等免费技能培训和罗汉果、茶叶、油茶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给贫困村(户)培养造血功能,除发展四季特色农业产业外,乐江乡还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民俗资源,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乐江乡位于龙胜县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上,该乡努力将乡村民俗文化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实际成果,逐渐形成多形式的乡村旅游。当前,一方面是依托地宝片两个民族村寨、3个传统村落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和红糯、禾花鱼等传统产业,举办大型民族节庆活动,建设地宝片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另一方面,依托乐江村梦龙茶叶产业核心示范区,结合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及文化特色,深度开发基地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发展以茶叶产业为核心,集农业展示、农事参与、农家体验、文化娱乐、休闲观光、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创建国家AAA级景区。

“通过党建带动、群策群力和产业发展,我们乡的脱贫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8.38%降为如今的13.43%。我们有信心在2017年完成脱贫摘帽的任务。”阳庆国说。

打造四季民族节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祭祀、喝平安粥、看民俗表演、抢糯米粑、吃“合拢宴”……春节刚过,乐江乡宝赠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祭萨节”,吸引了上千游客和群众到村里参加活动,丰富的传统节目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宝赠侗族“祭萨节”集中展示“萨文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举行,是当地除春节以外最为隆重的节日。“萨玛”为侗语,意为至高无上的大祖母、始祖母。

乡干部告诉记者,原来村里也一直有“祭萨节”,但由于交通不便,都是村民自己搞,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村里的节日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游玩,节日越办越红火。而且每次活动都是村民自己举办,政府给予指导和扶持,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

春天的“祭萨节”拉开了乐江乡一年四季民族节庆活动的序幕。进入夏季,热闹非凡的地灵“百家宴”和风情浓郁的宝赠“磨刀节”“传歌节”接连上演。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七月十二是宝赠侗寨一年一度的“磨刀节”和“传歌节”。

秋季有淳朴风味的地灵“红糯节”。红糯米是地灵的传统农作物,如今地灵侗寨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糯之乡。地灵侗寨红糯节内容丰富,有红糯农耕展示、红糯美食品尝、红糯稻田鱼趣、红糯文化民族歌舞表演、红糯“合拢宴”等活动。

“冬节”是西腰侗寨传统节日,也叫“侗年”、“吃冬”。节日里,数千名侗族同胞身着民族盛装欢聚一堂,开展侗家美食趣、红色文化情、吃冬合拢宴、重走红军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桂湘周边村寨文艺队或芦笙队前来参与,也吸引了众多群众和外地游客前来游玩和体验。

“如今我们乡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大型节庆活动,这不仅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传承了民族文化,同时也为乐江旅游的发展增添了活力。”阳庆国说。据介绍,乐江乡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保留和传承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侗族文化较为突显,不仅特色鲜明,而且底蕴深厚,闪耀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之光。今后,乐江乡将继续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四季”为单元,打造侗乡原生态节庆活动,深度培育民族文化品牌。

(本版图片由乐江乡政府提供)

新闻推荐

桂林市2人1集体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

本报讯(记者周文俊)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日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桂林市2名医务人员和1个集体分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称号。据悉,此次全国卫生计...

龙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